在80年代初,年仅24岁的张瑜凭借电影《庐山恋》一炮而红,随即接连出演了《巴山夜雨》《小街》等影片。1981年是她演艺生涯的巅峰之年,一口气收获了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文汇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荣光无限。
在那个年代,人们仍保留着传统观念,演员往往没准备为艺术献身,拍摄的多是革命题材的电影。张瑜与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打破了这一局面,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吻,周筠向耿桦的侧脸亲吻,掀起了整个电影界与观众的热议。
影片上映一周,票房突破一亿元,这一成绩若放到今天,相当于一周票房达到150亿元。那时,张瑜与郭凯敏的合作,令观众感受到电影中的浪漫爱情,仿佛天作之合。然而,郭凯敏最终和张芝华在一起,而张瑜也因与郭凯敏的关系,认识了张建亚,开启了与他短暂但有缘无分的婚姻。
这段婚姻始于爱情,然而随着张瑜前往国外深造,而张建亚忙于导演工作,两人最终和平分手。婚后张建亚再婚并有了孩子,张瑜回国后重拾事业,虽然事业如日中天,但始终未能遇到合适的人共度余生。
从电影转向电视剧,又从演员转为制片人的张瑜,孤身一人过了大半辈子。在她去世后,所有的一切将归谁所有呢?
张瑜出生在上海一个富裕家庭,父母都是体制内工作人员。她从小生活无忧,性格开朗,气质优雅。中学时,她被导演相中,邀她参演电影,虽因多种原因未能拍摄,但这并未减少她对电影的向往。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演员。
凭借独特的外貌与气质,再加上她在上影厂的努力与天赋,张瑜很快就迎来了机会。她在《春苗》《第二个春天》以及谢晋导演的《青春》《啊!摇篮》等影片中逐渐崭露头角。1981年至1984年间,《庐山恋》《巴山夜雨》《小街》《雷雨》等影片的上映,让张瑜成为中国电影界炙手可热的女演员之一。
然而,1985年张瑜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放下事业,远赴海外深造电影电视制作。这一选择不仅让她放弃了事业的巅峰,还让她与丈夫张建亚渐行渐远。
张瑜后来说,婚姻对她来说与未婚差别不大,“我们家像旅店,张建亚是礼宾司司长,接送我,做着各自的事。”张建亚是一名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与陈凯歌、田壮壮等人是同学。两人相识时,张瑜已经凭借《庐山恋》声名鹊起,而张建亚仍没有代表作品。两年后,张建亚凭借《红象》一举成名,立刻向张瑜求婚。
婚后的前两年,两人曾十分甜蜜,但张瑜在婚后第二年决定赴美留学。尽管这一决定遭到张建亚的反对,但张瑜毅然决然地去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留学生活艰辛,她不仅忙于学业,还需要打工赚取生活费。张建亚曾多次到美国探望她,虽然并不理解,但作为丈夫,他选择支持。
几年后,张建亚的事业在国内越来越有声望,而张瑜在电影界的关注度却逐渐下降。两人最终在美国商讨了离婚事宜。1992年,张建亚自编自导的《三毛从军记》大获成功,张瑜则早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台湾拍摄影视作品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尽管如此,她依然希望能回到内地发展。
张瑜回国时,张建亚亲自前来接她,像当初新婚时那样担任她的司机。尽管两人已经离婚,但他们依然保持着朋友关系。张瑜回国后的第一部电影是张建亚执导的《王先生之欲火焚身》,这部作品帮助她重新站稳了脚跟。此后,张瑜以制片人的身份制作了《太阳有耳》,并获得了柏林电影节影评人奖。
进入21世纪后,张瑜转战电视剧,并在幕后创作上获得成功。2005年,她参与制作并主演了电影《鲁迅》,在其中饰演鲁迅的妻子,同时也担任制片人。此外,她主演的电视剧《任长霞》获得了多个奖项提名。
如今,张瑜鲜少出现在荧幕前,专注于幕后工作。她偶尔参加一些综艺节目,回忆起当年拍摄《庐山恋》的点滴。尽管年华已逝,她依旧优雅、保养得宜,身上依然能够看到昔日周筠的影子。虽然事业如日中天,但她的个人生活却未曾有过儿女和家庭,依然过着孤独的生活。
她的生活或许没有体验到“儿孙满堂”的温馨,但她依旧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