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18:01,灯塔专业版的总票房定格在40.03亿元,2025年暑期档终于突破了40亿的门槛。虽然这个数字本应值得庆祝,但影院经理们却笑不出来——去年此时,大盘已经有41.81亿;而前年,更是达到了46.2亿。这种渐进的下降,比突然暴跌更让人感到不安。
### 一、40亿的虚幻面纱与皇帝的新衣
《侏罗纪世界:重生》以4.65亿夺得票房冠军,但却因剧情老套被豆瓣的短评钉上了耻辱柱;
《酱园弄·悬案》斩获3.74亿,却连猫眼的预测线都未能触及;
而备受期待的国产动画《聊斋:兰若寺》在点映后甚至连夜撤档,理由是“技术调整”。
40亿,仿佛是为市场遮羞的布——一掀开,里面却是一片“皇帝的新衣”:
没有一部国产影片突破5亿票房,进口片几乎垄断了票房榜的前十名。
### 二、荔枝悖论:点映即巅峰,口碑却难换金
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本该是一部炙手可热的影片,点映收获了4897万票房,且两天内突破了1亿,票房上座率也达到32.9%,但最终,猫眼预测其最终票房仅为8.16亿,甚至未能赶超《哪吒2》的一部分水平。
怪观众挑剔吗?
短视频平台上,李善德成了大家刷屏的对象,尽管他获得了20亿播放量,仍然带不动10亿票房。
怪市场失灵吗?
陈佩斯的《戏台》获得了豆瓣9.0的评分,可是点映时仅得到了2280万票房,年轻观众却因为“周末更想放松”而让它沉寂于市场。
荔枝再甜,依然无法解开叙事贫乏的困局。
### 三、巨兽的三种死法:特效、情怀、公式
1. **特效巨兽**
《超人》北美烂番茄评分高达93%,但在国内豆瓣却只有4.4分,观众吐槽的不是超能力不行,而是根本没人想看他飞。
2. **情怀巨兽**
《碟中谍8》阿汤哥已跳了20年的飞机,这一次却成了“中场表演”,并未带来新的突破。
3. **公式巨兽**
陈思诚的“高工业 强社交”公式模式,《酱园弄·悬案》阵容强大,讲述女性议题,然而依旧没能挽回3.74亿的惨淡票房。
市场用票房的数字告诉创作者:没有核心故事的支持,一切华丽的包装不过是纸糊的恐龙。
### 四、微光三处:中小成本的逆袭
- 《F1:狂飙飞车》以仅8%的排片量,通过特效厅的加持获得了1.05亿的票房,逆袭成功;
- 《罗小黑战记2》凭借升级的二维打斗与热血剧情,预测票房4.5亿,证明了圈层的爆发比全民覆盖更实际;
- 《恶意》尽管有陈思诚监制,预售破2000万,但口碑崩盘后,排片直接腰斩,成为了反面教材。
### 五、退烧之后:电影需要一粒布洛芬
根据高尔街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票房将达到33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为66亿,比2024年还少了13亿。
当春节档票房即将突破300亿,成为唯一的“遮羞布”,而40亿的暑期档票房必须依赖进口片来撑场时,产业该当正视:观众并没有离开,只是不再为“伪大片”买单。
斯皮尔伯格曾说过,特效应该服务于叙事,这句话30年后依旧适用;而陈佩斯在《戏台》中喊的“您倒是看看戏啊”其实是在提醒创作者——
不要再让特效、流量与明星成为镀金的外衣,太阳一晒就会蒸发。
荔枝终会腐烂,但故事是永恒的。
当市场退烧,真正需要降温的,是浮躁的野心;当巨兽倒下,应该觉醒的,是对故事的敬畏。
2025年的暑期档,不是寒冬,而是一场必要的退烧——
烧退了,我们才能看清,谁是裸泳,谁是穿着皇帝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