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的岳云鹏在沈阳流泪现场首次回应春晚争议,结果被骂得不轻,差点怀疑人生。现场观众见他这么委屈,立刻用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回馈。岳云鹏在春晚遭受批评,这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自从变成烧鸡形象后,网络评价一直不太乐观。对此,有人好奇,为什么不能带上几部优秀作品,登上春晚的舞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呢?岳云鹏在商演中的作品受到观众喜爱,为什么到央视春晚这样的大舞台,效果却差强人意呢?
创作作品并非易事,适合自己的杰作更是可遇不可求。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演出,不仅要确保作品的原创性和新颖性,还要兼顾整体结构,既要通过审核,又要确保笑点,考虑到全国观众的口味。综合考虑,要做到所有人都满意,确实很难。毕竟,七面玲珑的作品和七面玲珑的表演者一样,都很难打造。现实与期待的落差,也正是岳云鹏在春晚后常遭网友责骂的原因。
在沈阳演出时,岳云鹏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十分显著,4000人的专场座无虚席,观众热情满满。只要他在舞台上发个“啊”字,大家就能热情合唱《五环之歌》。商演和个人专场的表现力如此强大,为什么到了央视的庞大舞台,反而不能让人满意呢?这一点,郑好曾在直播中提到过。郑好提到,不少演员平时表现出色,但在央视录制时却会感到退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品难以在大舞台上见光,因此只能选择适合全国观众的,干净利落的内容。
郑好的这番话,对岳云鹏也同样适用。相声作为一种大众艺术,表演时为了吸引观众可以使用各种手法,但在面对全国观众时,就必须收敛一些,变得更文雅,照顾到各个方面。框框条条多了,对那些没有套路的演员限制也就多了。就像打拳,有套路的动作节奏感强,能给人美的享受;而没有套路的选手,却能在实战中保持不败。
相声演员的舞台表现,大多数都是在后台经过设计和预测的。他们会提前预估各种场景、台下观众的反应和效果,想要赢得观众的喜爱,就要深入思考观众的心理。观众喜欢什么?网友追捧什么?什么能够吸引眼球?谁能透彻理解这些,谁就能在舞台上获得理想的表演效果。
郭德纲曾说,早期的相声演员上台前不报节目,完全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来决定演出内容。但如今,由于需要审批和报备,节目内容提前公布了。不过,上台后的互动和铺垫仍然至关重要,既要吸引观众,又要确保表演的流畅感,给人一种不留痕迹的自然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