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筝》小说原著中,直到1979年中秋节那天夜晚,郑耀先(他和韩冰在小说中都是另外的名字,为方便起见,咱们还是按电视剧叫)才揭穿韩冰的“影子”身份,并“成全”韩冰喝毒酒自尽,至于韩冰是不是真影子,上线下线是谁,郑耀先也没问。
郑耀先并没有正式的公安人员身份,他单独面对韩冰是否违反纪律,他不阻止韩冰自尽是否另有隐情,甚至韩冰是不是真影子,可能都会有人提出质疑。
韩冰是不是真影子,笔者也一直心存疑虑:在山城公安局,江万朝职务比韩冰高,获取情报比韩冰方便,毛人凤脑袋就是进了十吨水,也不大可能抛弃江万朝而掩护韩冰。
江万朝自尽的毒药从何而来,他是不是为了掩护韩冰而自尽,韩冰的自尽是要掩护谁,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放在一边,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郑耀先在军统潜伏期间,还犯了一个大错,这才导致他在三十年间受尽凄苦——他没有必要悲伤幽怨,当年他只要做一件事,就能更好地潜伏下去,而且早在1954年,就把真影子揪出来了。
郑耀先因为在抗战期间功劳很大,所以在军统显得比较嚣张跋扈,他所“畏惧”的似乎只有戴笠一人,对郑介民、毛人凤、唐纵都不是很尊敬,尤其是对毛人凤一口一个“毛座儿”,那更是犯了职场大忌:即使是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也只敢在背后那么叫毛人凤——称毛人凤为“毛座儿”,就是嘲笑他内勤没当过处长,外勤没当过站长,副局长和局长之位,就是当“代理主任秘书”坐出来的。
您没看错,笔者也没写错,军统时期,副局长戴笠主持工作,主任秘书郑介民是二把手,毛人凤只是代理主任秘书,戴笠坠机后,郑介民直接升任郑局长,毛人凤和唐纵晋升副局长,后来军统改为保密局,前期三人还是一正两副三个局长。
戴笠怀疑郑耀先,毛人凤既狐疑又忌惮,只有郑介民在“三巨头”会议上明确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怀疑郑耀先是卧底,但也对郑耀先浑身是刺很头疼。
郑介民已经把话说开了:毛人凤最怕的,就是郑耀先投靠郑介民而使郑介民如虎添翼,在局长宝座争夺战中稳操胜券。
副局长笑面虎毛人凤面对郑局长的夹枪带棒,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他知道郑介民已经在“接风宴”上,借着酒劲向郑耀先伸出了橄榄枝:“我们是生生死死的交情!”
抗战期间,郑介民在上海、天津、北平指挥了很多行动,军统第一杀手陈恭澍在回忆录中对戴笠比较不满,对毛人凤比较瞧不起,却对郑介民既尊敬又感激,看来郑介民并不像沈醉回忆录写的那样只知道搂钱儿不干正事儿——老蒋在戴笠死后直接将郑介民提拔为郑局长,就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因为老蒋用人,也不是每次都错。
郑耀先在抗战期间一直战斗在谍战前线,郑介民应该也指挥过他,而且郑耀先和郑介民还有另外一层关系:郑介民字耀全,两人翻一翻家谱,极有可能会找到共同的太爷爷,这一点连老蒋都知道。
郑介民对郑耀先既信任又拉拢,那也是“局座争夺战”的需要:毛人凤是戴笠一系的,沈醉也是,而郑介民的嫡系却不多,如果能把郑耀先拉到身边,那么对抗毛人凤沈醉就会容易很多,起码不会丢了保密局局长的“兼职”——郑介民一开始是以“国防部二厅中将厅长”的身份兼任保密局局长,电视剧里的郑介民肩膀上少了一颗星。
郑介民升任“国防部次长”,在毛人凤、沈醉、俞济时等人的夹攻下丢了保密局,但同为特务机构的第二厅依然归他直接管辖,保密局的全称是“国防部保密局”,在名义上也受“郑次长”管辖。
这时候我们就看出郑耀先应该做怎样的一件事了:郑介民给他面子,他就应该接着,只要加入郑介民的小团伙,毛人凤就奈何他不得,而且郑耀先还可以继续搞情报工作,起码在二厅当一个少将副厅长,郑介民还是能帮他办到的。
开头咱们说过,郑耀先直到1979年才“识破”了真假难辨的影子韩冰,如果郑耀先一直追随郑介民,那么不用等到1979年,在1954年就能“破案”。
对蒋系特务机构来说,1954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从那一年起,小蒋正史接管了全部特务机构,他以“总统资料室主任”的身份,代替老蒋行使“国家安全会议主任”职权。
老蒋在1954年成立“国家安全会议”并自任主任,顾祝同为秘书长,下辖“国家安全局”和“动员局”两大机构,“国家安全局”是可以领导保密局改成的“国防部情报局”的,原军统局行动处处长程一鸣在《军统特务组织的真相》中披露:“‘国家安全局’领导下列机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大陆工作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工作会、国防部第二厅、国防部情报局、国防部特种军事情报室、宪兵司令部、台湾警备司令部、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内政部警察总署。”
毛人凤上岛之后就已失宠,而郑介民作为小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却很受小蒋信任,所以毛人凤还得向郑介民汇报工作,甚至需要把所有的潜伏名单都交给郑介民,因为毛人凤跟小蒋不太说得上话。
郑耀先要是能成为郑介民第一心腹亲信,那么他肯定可以堂而皇之地从毛人凤那里拿到所有的绝密档案,别说是影子,就是黄雀计划、木马计划、渗透计划,都得在郑耀先那里报备,郑耀先还不是很轻松就把潜伏特务一网打尽?
看了蒋系特务机构的权力变更,我们不能不替郑耀先遗憾:如果当时他对郑介民的“善意”表现出感激之色,并拍胸脯保证要忠于“本家兄长”,是不是当情报局副局长、局长也有可能?
不管怎么说,郑耀先上面没人“罩着”,反而树了好几个强敌,都不是明智之举,你看峨眉峰余则成有吴敬中罩着,刘新杰有谭忠恕罩着,店小二许忠义也跟毛人凤拉上了关系,只有郑耀先眼睛只往下瞅,赵简之、宋孝安、宫庶,在关键时刻还真救不了他。
郑耀先对郑介民的拉拢不但不接茬,还背后冷嘲热讽,看起来好像是洁身自好不参与内讧,实际是两头不讨好:毛人凤一心要除掉他,郑介民也没必要更没义务保他。
如果郑耀先“投靠”的郑介民,那么郑介民逃台的时候就一定会带他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郑耀先跟着郑介民,似乎还更“安全”一些,起码不会被一帮年轻人打骂,也不用扛着扫帚去扫大街。
郑耀先一直跟在郑介民身边,会有多大概率暴露,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最后还是要提请读者诸君讨论:郑耀先窝在山城“抓影子”是不是缘木求鱼?如果韩冰在解放后留在北京,郑耀先是不是就要以周志乾的身份,跟中统的“剃刀”林桃平安终老了?如果郑耀先没被抓起来,而被郑介民和老蒋启用掌管全部潜伏特务,那结果又会如何?郑耀先不在军统三巨头争霸时明确站队,是不是一个绝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