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今年暑期档堪称“大咖云集,惊喜不断”。尽管院线电影呈现出不少优质之作,但依旧难掩整体质量参差不齐的尴尬局面。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毫无疑问引起了观众的关注,不仅势头强劲,口碑更是一路飙升,超越了同名电视剧版的表现。
然而,尽管有些影片在众多明星的加持下,仍无法避免“明星光环,内容单薄”的窘境。其中姜文自导自演的《你行!你上!》,本应凭借他的名字吸引大量关注,但上映后票房仅有6000万,口碑瞬间崩塌,评论区几乎一片哗然,“剧情烂,演技尬,除了马丽,几乎看不到亮点”的声音层出不穷。
这也引发了观众的深思:离开了沈腾的搭档后,马丽的号召力是否真的如大家所担心的那样,开始“掉价”,连票房也带不上来?
这部电影以“郎国任与儿子朗朗”的父子情为主线,但在亲情与喜剧之间的平衡上失败得让人遗憾。剧情节奏忽快忽慢,关键情节之间毫无衔接:有时父子俩深情对话,一会儿又硬生生插入喜剧桥段,仿佛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世界拼凑在一起。观众很难投入其中,常常吐槽“剧情乱得毫无逻辑”“情感转折生硬突兀”。
虽然电影自诩为“喜剧家庭片”,却并没有营造出预期的笑点,部分喜剧桥段显得格外生硬,甚至有些尴尬。台词设置方面,导演竟将东北话当作笑料使用,然而姜文的东北话发音不标准,反而让文戏变得更加尴尬。“东北观众听了都想笑不出来”“笑点为了笑点而笑”成为了大家吐槽的重点。
更令人失望的是,电影中的角色配角们几乎都成了工具人,特别是马丽所扮演的母亲角色,没有赋予任何情感深度。她的笑料似乎都是通过“硬碰硬”的冲突来完成的,人物缺乏温度,情感根本没有立足点。她的角色更像是剧情的附加物,而非有独立情感线的存在,台词和演绎手法也未能帮助这个角色有任何成长。
整体来看,《你行!你上!》的最大问题是错把喜剧当主打,剧情反而成了“副线”,结果两头都没做好,最终呈现出一部节奏混乱,毫无记忆点的“半成品”电影。
而最令人遗憾的是,电影的尴尬氛围,深深影响了马丽的表现。曾与沈腾组成“沈马黄金搭档”的她,曾经是中国喜剧界的“笑点制造机”。然而,脱离沈腾之后,马丽似乎陷入了困境。她尝试用硬朗的东北话和大嗓门来营造喜剧效果,但这种方式却适得其反。尽管马丽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但她在电影中的“东北腔”让观众感到十分“做作”。尤其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方言台词,不仅没能产生喜感,反而显得别扭,甚至比她过去在小品中表现出来的夸张手法更具“违和感”。
东北观众的吐槽直击要害:“装东北腔”让角色质感下降,观众很容易出戏。角色设定上,马丽的“妈妈”就是为了配合父亲角色制造笑点,几乎没有机会去展现任何真正的情感波动。她的角色似乎就是在不停地“吵架”中度过,成了剧情中的一个“套路人物”。缺乏“母爱”的温暖与生活的真实感,马丽的演绎无处发力,最终也让她的演技无法得到充分展示。
马丽当然有演技的潜力,但在《你行!你上!》这部作品里,她的表演完全被拖了后腿。姜文的导演功力如今似乎也未能让这部电影的质量有所提升,实在令人唏嘘。
回顾马丽的过往,她凭借与沈腾的搭档成功跻身喜剧圈,而后又借助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站上更高的舞台。虽然她在这部影片中获得了很大的关注,然而也有不少人指出,这一切更多是因为“沈腾 张艺谋”组合的光环,而非马丽个人的选择与演技。虽然她在《第二十条》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之后的作品却让她逐渐面临了“突破失败”的尴尬。
《水饺皇后》是马丽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突破之作”,她努力摆脱喜剧标签,挑战克制温婉的女主角形象。然而,这部电影的票房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变,尽管口碑稍好,但始终未能引起市场的剧变。马丽在脱离沈腾后的独立尝试,似乎陷入了“自我挑战”的泥潭。
近年来,马丽的片酬和宣传资源虽不缺,但观众对她的质疑却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粉丝对沈腾和马丽搭档时期的“黄金组合”仍有怀念,而马丽似乎并未能完全走出这个阴影。她想尝试不同风格的电影,但未能找到一个稳定的突破点,导致她在多个项目中频频“翻车”,口碑与票房都面临滑坡。
《水饺皇后》路演时,马丽因压力过大,情绪崩溃,泪洒现场。她的情绪波动与离开沈腾后的合作困难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一些CP粉的过度关注下,马丽的私生活也受到了困扰。无论如何,攻击明星的家庭是不对的,但这一切也证明了马丽离开沈腾后的电影市场表现并不如人意,票房和口碑都在下滑。
如今,马丽显然没有找到自己独立发展的正确道路。她一方面希望走多元化路线,但却仍无法跳脱“东北喜剧女王”的标签,难以超越与沈腾搭档时带给观众的惊喜。喜剧市场的变化让她无法找到合适的突破点,既没有像《水饺皇后》那样拍出深刻的艺术作品,也没有重拾喜剧的“爆发力”。这使得她在黄金期错失了更多机会。
如果马丽希望在未来迎来事业的第二春,她必须在剧本选择、角色定位、合作方向和创作路径上做出全新的审视与调整。只有如此,才能摆脱如今的迷茫状态,迎来真正的“逆袭”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