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黑
综艺节目的多样化,真是让大家眼花缭乱,从舞蹈类的《这就是街舞》,到歌唱类的《我是歌手》,每一个节目都让观众有了不同的体验和全新的感受,迎来了超高的关注度。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专业”内容,节目中总是请一些评委来点评选手,通过他们的专业点评,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表演。不过,有时候那些看起来非常“专业”的评委,也难免会翻车,甚至在节目中被当场“怼回去”,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便是演员郝蕾。
事实上,在一些综艺节目中,评委被“怼”并不罕见,这背后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观众或选手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二是某些评委的“专业能力”并未获得广泛认同。作为评委,既要具备专业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经验和资历,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专业能力,顾名思义,必须能有代表作并且成绩显著。就像在《中国好声音》中,评委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手,如周杰伦、汪峰等,这些人无论在专业能力还是资历上,都足够撑得起评委的职位。
除此之外,评委的资历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艺术的局限性,所以他们需要足够的阅历来辨识选手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可是近几年,一些综艺节目中的评委选拔令人捉摸不透,除了出现一些“小鲜肉”外,甚至连“跨界”评委也不鲜见。比如在《让我来唱》中,演员郝蕾竟然被请来当音乐节目的评委,这让很多人都感到疑惑,真的是来搞笑的吗?
果不其然,节目播出后,郝蕾遭遇了不少网友的嘲讽,有网友甚至建议她“做示范”给选手看。大家可能都很好奇,郝蕾看了这些评论会有怎样的感受。更让人意外的是,郝蕾作为评委,竟然在节目中被当场回怼,差点让她场面尴尬。
《让我来唱》这档节目,不仅有评委,还邀请了不少乐评人,这些人中既有歌手,也有媒体工作者等,虽然他们的歌唱技艺不一定突出,但在“听”歌方面,他们绝对有资格做出评论,因为他们听过的音乐远超一般人“音乐库”的容量,因此在现场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节目中,选手陈果的表现引发了两极化的评价,有人觉得她的演唱不够好,但也有人认为她表现得不错。在这个时刻,评委出场了。郝蕾对陈果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多人因此开始重新支持她,简直成了意外的“惊喜”。
但郝蕾的高评价却遭到了某些人,尤其是乐评团成员水木年华的批评。虽然这个组合对一些年轻观众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要提到李健,大家一定都知道。李健是水木年华的创始成员之一,尽管他后来离开了团队,但水木年华仍旧是歌坛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作为乐评团成员,他们的身份是足够称得上的。
水木年华拿起话筒后,毫不客气地批评郝蕾:“在专业的音乐舞台上,用表演的视角而不是音乐的视角来评价舞台,是不专业的。”郝蕾也毫不示弱地回怼:“舞台表演难道不需要表演吗?”这场“口水战”让节目现场气氛一度紧张,许多人纷纷关注这段对峙。
起初,观众们都在批评郝蕾,认为她有些“飘了”,什么综艺都敢上,特别是她曾在一个表演类节目中说过:“我们这一行一点门槛都没有吗?”这种言论自然引发了不少网友的不满,大家觉得她“自食其果”,为自己挖坑,最后却跳了进去。难道郝蕾是为了赚钱,已经不在乎脸面了吗?
然而,当大家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原来,郝蕾作为演员是绝对“够格”的,毕竟她曾凭借在《黄金时代》中的表现荣获金马奖最佳女配角,还曾担任温哥华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拥有这些荣誉和经历,足以让她担任一档综艺节目的评委。
不过,问题来了,郝蕾真的足够有资格担任一个音乐节目的评委吗?其实,节目组之所以选她,并非完全是因为她的音乐经验,而是她的“舞美”理解。舞美,不是指舞蹈的好坏,而是舞台的呈现效果,包括灯光、服装、甚至选手的“表演”能力。对于歌手来说,演唱的过程中,舞台表现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否打动观众的心,往往不仅仅靠歌声,更多的是状态、气场以及细节上的表现。
所以,郝蕾从表演的角度出发,去评价选手,并没有错。这也是很多歌手可以从她身上学到的地方。郝蕾之所以力挺陈果,是因为她认为陈果在舞台上的表现力远超其他选手,尤其是在一些评委对选手进行评价时,竟然出现了明显的“双标”。比如,香奈儿被批评“演唱不够扎实”,但白皓睿却被批评为“专业能力不行”,却没有人提到他舞台表现力差。
所以,郝蕾才对这种不公平的评价感到愤怒,并决定为陈果争取公道。而郝蕾与水木年华的争执,也让观众重新审视了什么才是最好的舞台表现。
虽然郝蕾是一位演员,但她的歌唱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她不仅推出过单曲,还多次在话剧表演中融入演唱,甚至被称为“最会唱歌的女演员”。而水木年华,尽管曾以“学霸歌手”的身份出道,但在多个综艺节目中早早退场,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相比之下,郝蕾和水木年华,谁才是真正“专业”的评委,大家心里早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