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圈里有一个名字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那就是刘宇宁!曾经因为“古偶丑男”标签和“演技拖后腿”的批评,甚至被网友用AI换脸恶搞的他,没想到如今竟然登上了的专访版面,获得了官媒的亲自点赞!从街头歌手到获得主流媒体关注,刘宇宁的故事绝对可以称得上励志。
回顾刘宇宁的起点,其实并没有什么闪光点。他出生在辽宁丹东,那个地方既不显赫,也没有太多的机会。正是在这片街头,他的音乐梦悄然起航,也是在这里他艰难谋生。为了支撑起自己的梦想和生计,他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后厨帮工、做服务员、发传单……生活的艰辛几乎没有什么能击垮他对音乐的热爱。即使工作累得要命,他依旧心怀对音乐的热情,不曾放弃。
随着直播浪潮的兴起,刘宇宁和摩登兄弟在街头直播唱歌,其中一首《讲真的》意外走红,积累了一大批粉丝。然而,网红歌手的身份也让他面临了不少挑战。很多人对他的歌唱能力并不看好,甚至不愿接受他的歌手身份。于是,刘宇宁选择了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方式——不断用作品说话。五年时间,他用超过200首OST作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从《长歌行》里的皓都,到《一念关山》里的初试演技,刘宇宁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无数的质疑声。从“颜值不够”“毁角色”到“演技僵硬”“台词有浓重东北口音”,他几乎经历了所有演员都会遇到的苛刻评判。但即便如此,刘宇宁并没有退缩,他选择了最艰难但最有效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努力。
要知道,对于一个没有科班出身的演员来说,跨界演戏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刘宇宁的每一个短板,都被他一点一点“笨功夫”修正。他从不回避自己的不足,每当观众提出批评,他都会虚心接受,并在直播中自嘲,甚至主动引导粉丝不去争执。而他最令人钦佩的,是不惜重金请老师学习表演,片场也是他的课堂。每一天拍完戏后,他依然在镜前不断琢磨角色,练习台词。
有一次,王刚在片场对他说的一句话,像极了为他加油打气的定心丸:“不管是不是科班,演员最重要的就是台词好,演技差不到哪去。”这句话让他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面对自己那重的东北口音,刘宇宁没有放弃,而是一遍一遍地听录音,纠正发音。终于,在后来的《折腰》和《书卷一梦》里,再也没有人再提他口音的问题。
这份踏实的努力和对角色的认真,逐渐改变了观众的看法。刘宇宁不是那种一出道就光彩夺目的天才,但他无疑是“努力型选手”的典范。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观众的口碑,证明了自己。
如今,刘宇宁登上专访,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努力。业内人士都知道,刘宇宁在娱乐圈的表现绝对可圈可点。他不仅全能,既能演戏又能唱OST,还自带粉丝和热度,宣传起来更是轻松省力。他拍戏从不耍大牌,哪怕是配角,也始终做到尽职尽责。甚至他自己也曾调侃过“鼠系帅哥”的标签,并通过幽默的方式化解粉丝的争议。
圈内的前辈们对他的人品和工作态度更是高度认可。比如王刚就曾对他赞不绝口,秦海璐在拍戏时还特意去探班,足见他在业内的良好口碑。
流量和粉丝的热度终究会过去,只有实打实的努力、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敬业精神,才能帮助艺人长久立足。看看肖战、赵丽颖,都是通过一部部作品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逐步摆脱了“流量”标签,成为实力派演员。而刘宇宁的逆袭,也是对这种“唯实力论”的最好诠释。
刘宇宁的成功不是童话故事,而是一个普通人在追梦路上,凭借着120%的努力和死磕精神,凭一己之力闯出的一条路。从街头到片场,从网络歌手到受人认可的演员,他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质疑,但他从未停止过前进。
刘宇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即使是草根,也有可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前提是,你得真的努力,勇敢去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