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探案剧《朝雪录》第四起案件《戏伶冤魂索命案》刚刚揭晓,和之前的《井底埋尸案》相似,故事中的复仇情节如出一辙——都是主人公潜伏在仇敌周围,等待时机一个个除掉仇人。然而,第四案与第二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晴娘的复仇涉及了15年前一起5万两黄金失窃的历史案件。
如果说《井底埋尸案》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可疑之处,那么《戏伶冤魂索命案》就显得复杂得多,细节暗示着事情可能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一个关键疑点便是:晴娘是否真的是唯一的凶手?这一问题引发了四个疑点。
疑点一:嘉韵的心智状况
15年前,晴娘的师父清曦和她的丈夫张将军被四人合谋杀害,清曦的子女被遗弃在井中,晴娘仅救出师父的女儿嘉韵。然而,这个小女孩在遭遇惊吓后失去了理智,年纪虽小,但其心智似乎完全倒退至四五岁儿童的水平。晴娘的复仇有个独特的规律:每一次杀人之前,她都会与嘉韵一起唱一段双清戏班的经典曲目《目连救母》,然后伴随音乐,晴娘实施杀戮。两人配合得如此默契,怎么看,嘉韵似乎并不如她表面上所显得那样心智不全。
疑点二:多种杀人手法背后的帮助
晴娘对复仇对象的杀戮手法各不相同——清璃是被含有异毒的箭矢射杀,清筠被毒酒迷晕后吊死,刘仁励则是在被捆绑后溺死,庞辅良则是先受伤后死于大火。然而,刘仁励的死亡似乎不太符合晴娘单打独斗的能力。刘仁励武艺高强,是个武馆的主人,在四人中最为强悍。晴娘无论如何也难以单独将其制服。因此,可以大胆推测,她很可能有一个得力的帮手,而这个帮手,很可能正是嘉韵。
双清戏班的成员通常都会一些武术,尤其是晴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复仇,晴娘多年来或许已经传授了嘉韵一些基础的武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刘仁励死亡的现场,晴娘和嘉韵同时出现,这一细节不禁让人怀疑,晴娘可能在此时需要嘉韵的帮助,才能杀死这个强敌。
疑点三:晴娘的供词反转
在府衙受审时,晴娘起初并不承认自己是凶手,甚至声称汪知州无凭无据不能定她的罪。但当秦莞将所有证据一一摆出来之后,晴娘迅速认罪,而且强调“全是她一人所为”。她为何如此迅速地改变了态度?这背后不仅是因为她知道无法再隐瞒,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为15年前的黄金失窃案洗清冤屈,二是她试图保护某个人——嘉韵。晴娘深知,如果秦莞继续追查下去,可能会牵涉到嘉韵。因此,为了保护她,晴娘选择将罪责全盘接受。
疑点四:嘉韵的“装傻”举动
案件结束后,秦莞和燕迟一行准备启程去往京城,庞夫人带着儿子和嘉韵来送行。然而,送别时,嘉韵的表现显得非常异常。虽然她在与秦莞和庞夫人告别时依然显得像个心智不全的孩子,但当众人离开后,嘉韵却突然显得像换了一个人。曾经在庞府发生的摔倒事件让嘉韵恢复了对15年前事件的记忆,而这也让她突然变得理智清醒。但送行时,她似乎故意装作没有记忆,保持以前的模样。她是否在装傻?如果是,这或许正是晴娘的安排——让嘉韵为了保护自己而假装失去理智。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得以躲避即将暴露的危机。
若嘉韵真的假装不全,那么她与晴娘的合谋便不言而喻。这种“装傻”的策略,显然是为了在最后一刻避免被牵连,而最终逃过追责。如果她在真正恢复记忆后依然继续保持傻态,那么这一行为就显得非常可疑。
至于秦莞,她作为一个深谙人性的人,或许已经怀疑到晴娘不可能单独杀死刘仁励,但她为何不再深究下去?答案其实很简单:秦莞和晴娘一样,也有复仇的心情。她曾对燕迟说过,如果她和晴娘身份对调,为了父母复仇,她也许会走上同样的道路。她理解晴娘的痛苦,甚至同情她的做法,因此决定不再深究。
这一切疑点串联在一起,似乎暗示着事情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戏伶冤魂索命案》的真相,依然扑朔迷离,等待我们进一步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