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编号17》颁发一个奖项,恐怕会是“最擅长用科幻讲述人类故事奖”。这部电影把社会新闻巧妙地裹在科幻的糖纸里,咬开后既有甜味又带着微微的苦涩——其优点犹如尼福尔海姆的极光般耀眼。最令我惊叹的是,它将“打工人的辛酸历程”变幻成了星际冒险的故事:米奇在签署“消耗体”协议时的颤抖姿态,似乎正是我们在签劳动合同时那一瞬间的真实写照;重生舱中身体被打印时发出的机械音,听上去就像老板在群聊中发出“本周加班通知”。这种“用宇宙尺度诉说世俗烦恼”的能力,让科幻片突显了生活的烟火气。
从技术层面上说,这部作品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失误。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两个米奇,宛如同时展现了“职场怯懦”和“破罐子破摔”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观众们在弹幕中纷纷表示“这不就是我上班和摸鱼时的真实写照嘛。”在视觉表现上,这部片也非常能够抓住重点:地球垃圾堆的灰暗和殖民基地的冰冷,形成了出租屋与老板办公室的鲜明对比——尽管看似不同,但其实都是打工人无法逃脱的牢笼。
当然,它并不是完美到可以直接称为经典。影片前半段铺陈世界观的节奏有些缓慢,仿佛快递在路上卡住了,有观众甚至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刷了朋友圈;有些隐喻直白得好似揭在额头上的便利贴,例如马歇尔演讲时的傲慢姿态,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暗指什么,缺少了些“自己领悟”的乐趣。纳莎这个角色也感到有些可惜,明明可以深入探讨“爱到底是认记忆还是认人”,但她的戏份却被两个米奇抢了不少,仿佛点了杯奶茶却忘了加珍珠。
不过,瑕不掩瑜!《编号17》就像那种表面上抱怨你“卷不动就躺”的朋友,转身却悄悄塞给你一颗糖——它用黑色幽默讽刺打工人的无奈,却在最后让米奇凝视着极光,悄然传达出“尽管生活艰难,总能找到一丝希望”的讯息。
因此,我热情推荐这部影片!特别适合以下几类人观看:天天叫嚷着“不想上班”却仍在努力搬砖的打工族,看到米奇的重生就如同感同身受;喜欢“在笑声中思考”的影迷,不仅能为荒诞的剧情捧腹大笑,更能在影片结束后悟出人生的哲理;还有奉俊昊的影迷,能够在这里找到《寄生虫》的影子,并欣赏到新的创意。如果你想看一部无需费脑但又有点深意的科幻片,那《编号17》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能够将“社畜日常”拍成宇宙冒险,同时又做到令人畅快又扎心,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