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听说了一桩令人惊叹的故事,导演陈佩斯花费了整整八年时间拍摄一部名为《戏台》的电影。在这段时间里,投资方曾经多次退缩,最终陈佩斯甚至将自己的房子抵押了。为了筹备排练,甚至选在了深夜进行,因为几乎没有人看好这部作品能够盈利。
正当此时,黄渤的出现犹如一缕清风,他毅然决定放弃片酬,干脆在合同上将所有数字划掉。不得不说,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少热议,很多人觉得黄渤简直是疯了。你瞧,如今的明星们参加一档综艺节目都能赚上百万,而他却选择了无酬的付出。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黄渤在接戏之前的半年前,就开始学习京剧,早上四五点就起床进行声乐练习。导演回忆说,由于他过于专业,甚至差点把角色给唱坏了,反而失去了业余爱好者的那种“真味”。
陈佩斯和黄渤的交流中提到他所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小包子铺的伙计,意外成为了救场的主角。这一设定与黄渤自己的经历颇为相似,早年他在地下室啃方便面,屡次遭到唱片公司的拒绝。然而,随着一部电影的成功,他逐渐窜红,却始终心存感激,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放弃的好剧本。
在这场资本博弈中,投资者或许算不清账,但观众却明白其中的价值。抖音平台上,“陈佩斯三分钟台词”瞬间播放量超过亿次,甚至引发了00后们开始学习戏曲化妆。当初撤投资的人,如今则争相回归,讨论续集的可能性。黄渤以无薪酬的勇气,给流量经济当头一击:好的戏,从来不在于片酬的多寡。
在娱乐圈中,真正缺少的并不是天价片酬,而是黄渤这种执着的“傻气”——对烂剧本果断说不,而将一切投注在好作品上。当同行们都忙着在综艺节目中放肆搞笑时,黄渤却默默地将片酬转化为一部高达9.6分的佳作。这可不是倒赔,分明是在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榜样:戏才是最重要的,金钱算什么?
各位看官,你们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