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部新剧《以法之名》,最开始它确实很吸引人。剧情一开场给人感觉是个充满正义感、让人十分期待的好剧。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张译饰演的上门女婿洪亮那种窝里横的形象让我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他那种憋屈、懦弱的样子,每次出现都让我忍不住吐槽,真的是让人火冒三丈。
尽管如此,剧中那种想要看到坏人最终付出代价的强烈欲望,还是让我情不自禁地继续追下去。每一集,我都期待着坏人早日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剧情的节奏让我越看越累,特别是那些长篇大论的回忆片段,几乎占据了剧集的一半时间,看的时候真的很容易犯困。
而且这些回忆情节重复得太多了,几乎每一集都有,实在让人怀疑是不是剪辑出了问题。整个剧几乎没有一集是完全没有回忆的,感觉像是创造了一种“新纪录”。剧情拖拖拉拉,到了最后几集,坏人依旧嚣张得没边,丝毫没有被绳之以法的迹象。这个时候,我心里已经开始预感到结局会匆忙收尾,最后的结果果然令人失望。
尤其令人沮丧的是,煤老板万海这个冤屈的主要人物,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刻倒下了。他准备揭发坏人,结果在临时吃了被人下的药后,心脏病发作,当场死去,连真相都没能看到。而且,同样被害的检察官乔振兴的妻弟也遭到毒手,惨死在黑暗中。看到这一切,真的是让人心里充满了憋屈和无奈。
然后,再到坏人们的下场,编剧竟然用几段文字草草交代,完全没有给人任何情感的宣泄。整个剧情的高潮部分,就这么简单地结束了,完全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部宣传伸张正义的剧。
这一部本该让正义战胜邪恶的作品,却因为剧情的拖沓,变得几乎全是坏人的恶行,让观众看得心烦意乱。坏人一次次作恶,却从未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最终他们都平安入狱,做法像是轻松走了一遭,简直让人觉得没有一点说服力。这种设计不仅不合逻辑,也让人气愤。
更让人无语的是,剧集导演在面对观众的质疑时,竟然公开抱怨演员选角不合适,暗示这部剧的问题出在演员身上,而不是剧本或剪辑的失误。说实话,除了个别演员表现差强人意外,大部分演员的演技还是挺扎实的。如果不是靠一众实力派演员撑场,估计这部剧早就被骂得一塌糊涂了。
像张译、蒋欣、李光洁等演员,虽然在本剧里没有太多突破性的表现,但也都尽力完成了角色,没什么明显瑕疵。尤其是张译,他本身是个实力派演员,只是角色设定太窝里横,才让人有些出戏。刘佳饰演的兰景茗,不仅展现了女领导的威严,还把那种笑面虎的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角色层次感十足。杨烁饰演的万海也表现出色,把从得意到败北的反差演绎得很有张力。
王劲松饰演的张放一如既往稳重,把领导的气质拿捏得非常到位。他的表演总能不动声色地展现出角色的权威感,台词、动作和情绪的把控都十分精准。而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董晴饰演的张文菁律师,她的台词功底扎实,每一场戏都很投入,尤其在法庭对峙的场景里,她的气场强烈,表现得非常精彩。
所以,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演员身上,而是在剧本和剪辑。把演员们推到前台背锅,实在是不公平。导演自己心里也明白,剧本漏洞、节奏问题、回忆情节的滥用,才是导致观众不满的关键。
希望导演能认真反思自己的创作,别再敷衍了事。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期待能看到真正用心制作、充满诚意的好剧,而不是这种平庸、填充的作品。希望未来能少一些这种剧,更多的好剧能得到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