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每日为您呈现感人的名人故事!
2025年7月9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在天津辞世,享年94岁。
杨少华的嗓音独特,沙哑中带有不减的洪亮,他的捧哏风格看似懒散随意,实则充满了生动与幽默,极具个性。观众记住的,不仅是他的笑声,还有那份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杨少华的经典相声作品《戒烟》、《地理图》、《危言耸听》、《最佳顾客》、《肉烂在锅里》和《为您服务》等,深得观众喜爱,成为相声艺术宝贵的财富。
此外,杨少华也在影视界有着不小的成就,他在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中扮演的“杨丰年”一角,深入人心,广受好评。
杨少华的妻子朱志英为文盲,两人属于包办婚姻,虽然日常生活中既有恩爱也有争吵,但最终依旧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2003年,朱志英因突发脑梗去世,杨少华失去了陪伴22年的伴侣。
杨少华1931年生于北平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父。家庭的重担落在母亲肩上,她未再婚,艰难拉扯着四个孩子。年幼的杨少华也早早承担起家庭责任,冬天时他会提着篮子捡煤核,四季捡废纸,微薄的收入全交给母亲,补贴家用。
1943年,年仅12岁的杨少华被哥哥介绍到北平西单的鞋店当学徒工。这里虽然是鞋店,但与相声结缘的故事却在这座城市悄然展开。杨少华白天修鞋卖鞋,晚上悄悄溜进附近的启明茶社,听相声名家演出。尽管因偷听相声而被老板辞退,杨少华的相声梦想并未就此熄火。
为了生计,杨少华随后去西单的明园茶社做杂工,依然没有放弃对相声的热爱。在这里,郭荣起注意到杨少华的聪明才智与对相声的痴迷,将他收为徒弟。杨少华在郭荣起的指导下,花费六年时间打下了扎实的相声基本功,从此步入了相声的艺术殿堂。
1950年代末,杨少华成为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的相声演员,开始与马三立等相声名家同台演出,逐渐积累了广泛的知名度。1976年,杨少华调入天津市曲艺团,与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搭档,演绎出诸如《戒烟》和《地理图》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1990年代,杨少华与赵伟洲搭档,创作出《枯木逢春》、《最佳顾客》和《危言耸听》等精彩相声作品,再次掀起相声热潮。2002年,杨少华与赵伟洲合作参加CCTV大红鹰杯全国电视相声大赛,《危言耸听》获得特别荣誉奖。
2003年,杨少华与儿子杨议搭档,参加CCTV迎客松杯全国电视相声大赛,并凭借《肉烂在锅里》一举夺得一等奖。尽管许多人疑惑杨少华为何在如此年龄仍参加比赛,他却谦虚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相声演员,从来没有自视为相声大家。我参加比赛,是希望给老百姓带来欢乐。”
杨少华曾梦想登上春晚。2004年,在排练时,他与儿子杨议表演的化妆相声《贺岁片》几度被认为将入选春晚,但最后仍被遗憾地撤下。直到2018年,87岁的杨少华终于站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与儿子共同演绎的《为您服务》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好评。
除了在相声界的巨大成就,杨少华还参演了20多部影视剧,包括《沧州好人》、《长官传奇》等,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演员地位。
杨少华从贫困的小伙计,到家喻户晓的相声大师,几乎将一生献给了艺术与家庭。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杨少华来到天津,在轧钢一厂当上了钳工,并加入了工厂的文艺团队。在此期间,他的母亲安排他与朱志英结婚。尽管朱志英是文盲,且没有文化,杨少华最初并不愿意,但母亲的劝导让他最终决定迎娶了这位纯朴的女子。
婚后,他们共同养育了四个儿子,并收养了一个义子。然而,尽管家庭成员众多,只有长子杨威和最小的杨议继承了杨少华的相声事业,其他儿子则从事其他职业。生活虽困苦,但夫妻二人依旧相互支持,携手共度艰难岁月。
杨少华曾在访谈中坦言,年轻时由于生活压力大,脾气不太好,曾与妻子发生过争执,甚至一度动手。幸运的是,朱志英的宽容与贤惠让他深感愧疚,他也开始努力改正自己的暴躁脾气,再也未曾伤害过妻子。
夫妻二人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阻挡他们对家庭的深爱。朱志英通过养鸡、收集食堂剩饭等手段,竭尽全力帮助家庭度过难关。生活中,杨少华十分宠爱妻子,特别是在她数落他时,他从不反驳,只是默默点头。
尽管身为全国知名的相声演员,杨少华却从不看重外界对他的评价。相反,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家能有今天,靠的是老伴的支持与理解,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他无论多么忙碌或有名,从未考虑过与妻子离婚。
杨少华从不挥霍,生活节俭,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交给妻子管理。而朱志英也从不埋怨,反而在杨少华演出归来时,忙碌着为他准备饭菜,甚至亲自包饺子。
杨少华晚年,虽然经历了妻子的去世,但他的儿子们一直在他身边,尽心照料父亲的生活。2018年,杨少华在央视春晚再度亮相,尽管他已经年迈,但依旧不忘为大家带来欢乐。
2025年7月9日,杨少华参加完天津一家饭店的剪彩活动后,在下午不幸去世。他在安详的状态中离开了人世,和早逝的妻子朱志英终于团聚。
杨少华的一生,正如他的相声艺术般,充满了平凡中的伟大,岁月流转,他的精神与艺术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