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陈佩斯的电影《戏台》还没正式上映,但他和这部作品的话题性却始终居高不下。除了他时隔20多年重返大银幕的新闻之外,陈佩斯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守也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
最近,因电影延期上映以及点映后的观众评价,不少人表示,陈佩斯这次的回归简直是在“赌”,不过,他的勇气令人敬佩。
有些人甚至称他为“最干净的艺术家”。这话来源于一次采访,当主持人问他为何从未获得过奖项,陈佩斯干脆利落地回答:“因为我干净!”
提到陈佩斯,许多人都非常熟悉他。他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自小就有着出色的表演天赋,尤其是在小品表演方面,曾经连续13年登上春晚舞台。与朱时茂合作的经典小品《吃面条》、《小偷与警察》等,至今仍是无数人心中的经典。
然而,突然有一天,陈佩斯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等到多年后,大家才知道,原来他在事业的巅峰时与央视打了一场官司。当时,央视有工作人员私自录制了他们的表演,并将录像带卖给外界。得知此事后,陈佩斯选择起诉。他表示,自己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争口气”。因为这些工作人员不仅做了不道德的事,发现被揭发时还拒绝向陈佩斯道歉。为了这口气,陈佩斯决定打官司,最终胜诉并获得赔偿。但这场官司也让他彻底退出了春晚的舞台。
很长一段时间内,外界猜测他是被央视封杀了,直到多年后陈佩斯才透露,实际上是他自己选择离开。春晚的舞台上人太多,太复杂,所谓的“爷”们,都不好惹。于是,他果断退出,专注于话剧和创作,而这一退就是20多年。
外人看来,陈佩斯似乎过于倔强,甚至将自己的事业前途当作赌注,但现在他已经71岁,带着自己导演兼主演的作品《戏台》重返大银幕。20多年的时光里,市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电影圈,喜剧占据主流,流量明星撑起票房,网络热梗满天飞,宣传手段五花八门,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追求票房的高涨和利润的最大化。
而陈佩斯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他拍了一部讲述民国时期戏班子故事的电影,《戏台》背后,或许还有他自己对过去的隐喻。故事设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早上是张大帅的天下,到了晚上便变成了李大帅的天下,然而戏班子依旧不顾外面的混乱,继续在台上唱戏,展现出强烈的讽刺意味。
陈佩斯在片中饰演的班主,带领着戏班子来到北京的剧院演出,却遇到一个粗暴的洪大帅,他强行要求包子铺的伙计黄渤上台唱戏。为了保命,黄渤和班主只能勉为其难,众人勉力配合,演绎出一场荒诞而搞笑的故事。观看过点映的观众都表示,《戏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喜剧,也不是现在流行的那种通过抖包袱来博笑点的作品,而是通过自然的幽默感和内涵,带给观众一丝轻松一丝深刻。
表面上,电影讲的是一群小人物在乱世中的艰难求生,背后却反映了艺术创作在强权面前的艰难处境,揭示了古今相通的社会病灶。可见,陈佩斯的电影并不走寻常路。
《戏台》历时七年制作,尚未正式上映就遇到不少波折。最初的预定数据不理想,后来与其他影片档期冲突,不得不延后上映。这些都让许多人为陈佩斯捏了一把汗。然而,随着点映口碑的发酵,电影的预定量开始稳步上升,已经突破了4400万。而评论区的留言几乎全是“必须支持陈佩斯”,“就凭他三字,预售锁死”等支持之声。
这一切证明了观众从未忘记过陈佩斯,正如他自己所赌的那样,他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支持。
END
更多精彩八卦内容,尽在“是八卦的木子啊”,点个关注,不迷路,保证带你看更多八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