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没有真正“失败”,但在许多人眼中,似乎已经输了。
当那张机场照片流出后,网络上的第一反应是:“长得像王岳伦。” 就是这一张图片,把李湘十几年来精心经营的“富养”计划,一瞬间变成了最廉价的笑话。
想象一下这种情形有多令人无奈。
16岁的王诗龄从英国的贵族学校放暑假回国,穿着粉色裙子,拉着行李箱,走路优雅,脸型更瘦,轮廓更加分明,连她回头看向镜头的目光里,都透着几分“贵族的自持”。你会以为她天生如此?
其实,这一切背后,是李湘凭借自己半生的努力与智慧,经过漫长的博弈,才为女儿铺设出的这条光鲜之路。
可是,你看看热搜,话题里有谁在谈她的母亲?
没有。
大家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岳伦赢麻了。”
——他赢得毫不费力,胜利得干净利落,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实话说,王岳伦从始至终没有做出什么大错。他不像一些娱乐圈的父亲那样沉迷夜店、频繁更换女友,也没有背负什么不光彩的黑料。
他只是那个“安安静静,躺着也能赢”的前夫。
他既没有主导家庭,也没有做太多规划,最多不过是拍些家庭视频、接送孩子、偶尔参加几档综艺节目。
就这样,他无声无息地退出了这场生活的游戏,还顺便意外地成了“女儿像他”的最大受益者。
这并不是因为他有多能,而是因为他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不妨碍你赢的男人,最后一样可以分到果实。
更妙的是,他无需刻意去演绎。
观众喜欢这种“不争不吵的前夫”,媒体青睐这种“看上去没做错事”的男人,甚至连网友都纷纷赞扬:“这哥们挺好的,低调、不争,结果孩子竟然和他一模一样。”
可悲的是,李湘却把这个孩子养成了别人吹嘘的招牌。
多么心酸。
至于李湘,她从不装作什么“慈母”,她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很多明星妈妈在公众面前会晒亲子合照、讲述育儿的辛酸、或是诉说自己的牺牲,而李湘却直白地冷声说:“我女儿的画值这个价。”
这话放在其他母亲口中,或许会引发众多非议,但她说完之后,没有任何收回,也没有道歉或解释。
她并非不知道这句话有争议,恰恰是因为她清楚明白:如果她不这样说,女儿就永远无法从“富家胖娃娃”的标签中走出来。
李湘知道,自己不能软弱。如果她软弱了,孩子就会被流量与网络暴力拖入漩涡,成为“炫富失败典型”。
她必须坚定,哪怕因此遭受非议。
从女儿五岁开始画画,到十二岁在卢浮宫展出,再到十六岁步入精英教育的轨道,每一步都精心策划,仿佛是一场豪赌。
她赌孩子会努力,赌观众会反转,赌自己能顶住十年的压力。
她赌对了。
王诗龄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但谁还记得,这一切究竟是谁一手操办的?
现在,王岳伦站在聚光灯的边缘,保持沉默,却成了“有远见的父亲”、“不争不吵的男人”和“像女儿的爸爸”。
网友们甚至会说:“他没做错什么啊。”
是的,他确实没做错什么,但他也没有做什么。
而李湘,做了很多,却因为她的果断、主动、不退缩,甚至像个CEO一样操控自己和孩子的命运,大家却不愿给她任何功劳。
因为人们天生不喜欢女人过于“果断”。
她太有主见了,就会被视为不近人情。
而最令人感到心酸的是,王诗龄的“成功”并没有完全为李湘带来荣光。
相反,王诗龄越是优秀、突出,李湘在这场公众话语中越是被忽视。
为什么?
因为这个社会无法为一个“在育儿中获得胜利”的女性颁奖。
你赢得了孩子的未来,但你没有任何眼泪、没有任何苦衷,大家就不会为你庆祝。
你没有崩溃、没有牺牲,也没有什么心酸,所以你就不够动人。
因此,你被默认为“强势控制型母亲”,即便你没有说一句话,也会有人说你“压迫孩子”、“过于规划”、“太焦虑”。
而最终获得口碑的,是那个站在一旁、什么都没做、只是微笑陪伴的前夫。
若再过五年,王诗龄考上牛津,或是登上某个舞台,你猜有多少人会记得李湘?
她一定会被记得,但大多只会记住那些零碎的片段:“她不就是那个让女儿穿Gucci上节目的妈妈吗?”、“她总是炫富。”、“好像有点控制欲吧?”
然而,她永远不会被当作那个“最狠的育儿操盘手”。
可事实上,她才是那个从始至终没有指望过男人、没有依赖过体制,也不想取悦任何人的母亲。
她独自一人,将一个“胖娃娃”培养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她不求你看见她撑伞,只求你别误会雨是自己停的。”
然而现实是,当雨停了,所有人都在感谢上天。
没有人记得那把伞是由谁举着。
李湘的伞,不仅粉色,且沉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