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著名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同名小说的中国儿童题材电影《青铜葵花》,日前在第20届俄罗斯国际家庭与儿童电影节中荣获最佳摄影奖,这是近年来中国儿童题材电影在海外传播的亮眼之作,此前曾入选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兹林国际儿童电影节和釜山国际儿童青少年电影节。配合电影,作家出版社推出了电影剧照版《青铜葵花》。
曹文轩是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蜻蜓眼》《苏武牧羊》等,绘本《远方》《风吹到乌镇时累了》《羽毛》《柏林上空的伞》等,系列作品《皮卡兄弟》等,学术著作《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他的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希腊、日、韩、瑞典、丹麦、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阿拉伯、波斯等40余种文字,并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等重要奖项50余种,其中,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1月,曹文轩获影响世界杰出华人奖。
小说《青铜葵花》讲述了乡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故事。城市女孩葵花随下放的父亲来到大麦地。在这里,她认识了因高烧而失去声音的乡村男孩青铜。
在葵花的父亲因意外不幸落水身亡后,贫穷而善良的青铜一家收留了葵花。尽管生活极度艰难,他们依然倾尽全力呵护葵花。青铜更是用无声的行动表达着对葵花的关爱:把上学的机会让给葵花,为葵花制作南瓜花灯和冰项链,提着纸灯笼守候在葵花回家的路上……葵花很快融入了这个充满温情的家庭,一家人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数年后,命运再次转折,城里来人要接葵花回去。为了葵花的未来,深爱她的青铜一家忍痛放手。在极度的思念和痛苦中,哑巴青铜用尽平生力气,向着葵花远去的方向,喊出了她的名字:“葵——花——”
小说通过描述青铜和葵花在苦难岁月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故事,突显了纯美的人性和成长的完美状态,传递出爱与善良的力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面对苦难的顽强抗争以及温润灵魂的美的追求,让《青铜葵花》成为高扬“以善为美”美学旗帜的优秀之作。小说自2005年出版以来,备受好评,曾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荣誉,也被改编为音乐儿童剧、电影。
之所以要把《青铜葵花》拍成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该片导演陈坤厚表示:“《青铜葵花》小说中‘无为而善’的情感描述深深打动了我。两个孩子在粼粼波光中相携而行,奶奶在月光下唱着歌搓着绳子,人们在村头的老槐树下乘凉……小说中各种动人的细节,展现了大麦地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
陈坤厚曾担任过《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等佳片的摄影师。此前,陈坤厚就曾将曹文轩的小说《三角地》改编为同名电影,备受好评。电影《青铜葵花》2023年在盐都历时两个多月取景拍摄。
在陈坤厚看来,曹文轩的小说里充盈的生活细节,“对我来说,是最有魅力的地方。电影,也是由无数的生活细节编织而成的。从筹备到拍摄,我始终希望透过影像,传递这本小说给予我的心灵滋养。为此,我选择透过‘景’的真实魅力,静静地来述说这个看似平凡却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
这部电影也感动了曹文轩,他说自己当初写《青铜葵花》时并没有流眼泪,却在看电影时流泪了。此次,作家出版社推出电影剧照版《青铜葵花》,配合精美剧照,让读者重温那个至真至善至纯至美的大爱故事。(记者 仇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