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南京照相馆》中,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阿昌)是一个看似平凡却承载着复杂心理变化的角色。作为串联整个故事的线索人物,他的表演克制而内敛,直到影片尾声才彻底爆发。导演申奥在专访中透露了关于这一角色的创作背景和与刘昊然的合作细节。
邮递员的身份设定:一场戏剧冲突的伏笔
申奥导演提到,阿昌被设定为邮递员并非偶然。邮递员的着装——大壳帽和绑腿——在视觉上接近军人,因此在日军入侵时,他们往往成为最先被攻击的目标。这一设定在影片开场便制造了强烈的戏剧冲突。
阿昌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军事训练,面对生死威胁时,他的懦弱和恐惧是人性最真实的反应。刘昊然在理解角色后曾向导演提出疑问:“阿昌能否有一次反击?”但申奥认为,一个连杀鸡杀鱼都难以做到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杀人?因此,阿昌的反击并非肉体上的消灭,而是一场心理上的决斗。
从邮递员到城市记忆的守护者
为了让阿昌的最终反抗更具说服力,导演和编剧张珂深入挖掘了他的职业特性。邮递员熟悉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段城墙,这种对城市的深刻记忆成为他最后的武器。申奥表示,这一设定与现代的外卖员、快递员形成呼应——他们虽非城市原住民,却因工作而成为城市的“活地图”,对街道的熟悉让他们与城市产生情感联结。
刘昊然对这一设定欣然接受,并在表演中精准呈现了阿昌从恐惧到决绝的转变。
“眼睛会演戏”:刘昊然的无声表演
由于影片主要发生在封闭的照相馆内,阿昌的台词并不多,因此导演需要一个能用眼神传递情绪的演员。申奥表示,刘昊然在生活中就善于用眼神交流,因此在电影中,阿昌的心理变化大多通过他的眼睛展现。
暗房里的电影梦:一场无关剧情却至关重要的戏
申奥特别提到阿昌与高叶饰演的林毓秀在暗房中的对话。这场戏看似对主线剧情毫无影响,却是导演对电影的一封“情书”。林毓秀讲述自己对电影的梦想,而阿昌从最初的不耐烦,到渐渐被触动,最后接过那截胶片时,眼神中流露出微弱却坚定的光芒。
申奥形容,那一刻的阿昌,就像暗房里仅存的一束光,微弱却充满希望。刘昊然的表演让这场戏成为全片最动人的片段之一。
结语:懦弱与勇气的辩证
阿昌的角色塑造打破了传统英雄叙事的框架。他的懦弱是真实的,他的反抗也是真实的——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对城市的记忆和对人性的坚守。刘昊然的表演让这个角色既平凡又深刻,最终在观众心中留下长久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