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蹲在胡同口的老槐树下,刷着手机里马筱梅直播的片段,突然 “嗤” 地笑出了声。旁边纳凉的李大妈凑过去看,只见屏幕里的马筱梅皱着眉,正回怼网友:“你咋知道我不下蛋呢?你试过吗?那我下了你得给我随礼!” 李大妈拍着大腿直乐:“这姑娘够泼辣!换作是我,被人这么糟践,早拿起扫帚追着打了 —— 当妈的都知道,这话多戳心窝子。”
王婶端着刚切的西瓜路过,听了个大概,忍不住插了句嘴:“现在的网友也是,人家怀不怀孕关你啥事儿?跟胡同里的长舌妇似的,专挑别人家的私事说三道四。马筱梅刚进门就帮着带俩孩子,够不容易了,还被人骂‘不下蛋的母鸡’,这叫什么理儿?”
老街坊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事儿掰扯得比胡同里的家长里短还热乎。其实啊,马筱梅这怒怼的背后,藏着多少当后妈的难处,多少为人妻的期盼,不是隔着屏幕敲键盘的人能懂的。今儿个咱就掏心窝子聊聊,这事儿到底值不值得这么吵。
一、“你咋知道我不下蛋?”—— 被戳痛处的反击,藏着多少委屈
要说马筱梅当时那火气,胡同里的张大妈最能理解。她年轻时生不出孩子,被街坊背后叫了好几年 “石女”,直到三十多岁才怀上儿子。“那滋味儿,比吞了苍蝇还难受,” 张大妈抹了把眼角,“人家好好直播呢,凭啥被人戳痛处?换作谁不急?马筱梅那句‘你试过吗’,听着冲,其实满是委屈 —— 就跟咱被冤枉偷东西似的,总得喊句冤吧?”
李大爷磕着瓜子,慢悠悠接话:“最可气的是说人家‘不下蛋的母鸡’,这哪是人话?母鸡还能下蛋呢,这不是拐着弯骂人家不是女人吗?咱胡同里的老规矩,再咋吵架也不能咒人断子绝孙,这是底线。”
送快递的小王刚路过,插了句嘴:“我看视频里马筱梅那表情,上一秒还笑着介绍产品,下一秒脸就沉了,估计是真被伤着了。她让助理记名字,说生了通知随礼,看着是气话,其实是给自己争口气 ——‘你们等着,我肯定能生’,这股子劲儿,我佩服。”
王婶给大伙儿分着西瓜,叹气道:“当后妈的本来就难,对孩子好是‘装的’,想自己生是‘自私’,反正怎么做都不对。马筱梅刚接俩孩子那会儿,多少人夸她善良?现在就因为没怀孕,就被骂成这样,人心这东西,变得比夏天的天气还快。”
二、“先顾着俩孩子,再想自己的娃”—— 这份心思,比胡同里的老棉鞋还暖
提到马筱梅说 “先照顾俩孩子,暂时不怀孕”,胡同里的李大妈连连点头:“这姑娘想得周到!俩孩子刚没了亲妈在身边,心里正慌着呢,这时候要是添个小的,大人精力肯定顾不过来。就跟咱胡同里老王家似的,后妈刚进门就怀了,把前头的儿子扔给奶奶带,现在那孩子见了后妈跟见了仇人似的 —— 马筱梅能想到这层,说明是真疼孩子。”
张大爷想起自己的孙子:“小孩子最敏感,俩孩子刚接纳新妈妈,要是突然有了弟弟妹妹,肯定觉得被冷落了。马筱梅说‘不想让孩子内心失衡’,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咱老辈人常说‘后娘难当’,难就难在一碗水端平,她这是想先把水端稳了,再添新碗,不容易啊。”
王婶的儿媳妇就是后妈,她最有发言权:“我那儿媳妇进门时,我孙子才五岁,哭着喊着要亲妈。她愣是辞了工作带了三年,等孩子跟她亲了,才敢要自己的娃。现在俩孩子好得跟亲的似的,这都是熬出来的。马筱梅说‘先拼事业和带孩子’,这计划实在,比那些刚进门就逼着要孩子的强多了。”
小李医生路过,听着大伙儿聊,也忍不住说:“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在 6 到 12 岁是依恋形成期,这时候突然有新家庭成员加入,容易产生被抛弃感。马筱梅能考虑到这点,说明她不光有爱心,还有脑子 —— 不是傻好,是真懂怎么当妈。”
三、“想生自己的娃就是自私?”—— 这道理,在胡同里站不住脚
网上有人说马筱梅想生自己的孩子是 “自私”,这话在胡同里的老街坊听来,简直没道理。李大爷把瓜子壳一扔:“这叫什么话?哪个女人不想有自己的娃?马筱梅结过一次婚没生,现在再婚想生一个,天经地义!就跟咱种庄稼似的,谁不想有自己的收成?总不能因为帮别人看地,就自己不种地了吧?”
张大妈也帮腔:“汪小菲又不是养不起,俩孩子加一个,家里又不是装不下。再说了,马筱梅是他合法妻子,生个属于俩人的孩子,合情合理。难道就因为是后妈,就得断了自己当亲妈的念想?这规矩是谁定的?”
王婶想起自己的远房侄女:“我那侄女嫁了个带孩子的,为了讨好婆家,愣是十年没敢生,结果那孩子长大了跟她不亲,老公还嫌她没生养,最后离了 —— 傻不傻?女人啊,该争取的得争取,马筱梅这想法没错,凭啥要为别人牺牲自己当妈的权利?”
连最不爱掺和事儿的赵大爷都开了口:“老话儿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现在不兴这套,但传宗接代的心思,谁没有?马筱梅 33 岁,正是生孩子的好年纪,等俩孩子大点再生,既顾全了大局,又没委屈自己,这叫会过日子,跟自私不沾边。”
四、当后妈这道坎,比胡同里的石板路还难走
聊到当后妈的难处,胡同里的老街坊能说出一箩筐故事。李大妈年轻时就是后妈,带大了丈夫前妻的儿子:“那时候难啊,对他好吧,人家说你想讨好;管严点吧,又说你虐待。有次孩子发烧,我守了三天三夜,结果他奶奶来了还说我没照顾好 —— 马筱梅现在的处境,我太懂了。”
张大爷叹气:“俩孩子刚失去亲妈,心里肯定有疙瘩。马筱梅对他们好,有人说是‘装的’;想生自己的娃,又有人说‘对孩子不是真心的’。反正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就跟走钢丝似的,稍不注意就摔下来。”
王婶给大伙儿续上茶水:“我看马筱梅对孩子是真上心,带他们逛街,给他们做饭,小玥儿还挽着她的手笑呢 —— 孩子不会装,要是不喜欢,早躲得远远的了。现在的人啊,总把别人想得那么坏,好像全世界都在演戏。”
小王刷到马筱梅带孩子的视频,给大伙儿看:“你们瞅,她给小霖霖系鞋带呢,蹲在地上半天,跟亲妈似的。就这,还有人说她装,良心不会疼吗?当后妈本来就难,还得被网友拿着放大镜挑错,换谁能受得了?”
五、胡同里的道理:过日子是自己的,别让外人指手画脚
老街坊们聊到最后,都觉得这事儿其实很简单。张大爷总结道:“过日子就跟穿鞋似的,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马筱梅想啥时候生,要不要生,那是她跟汪小菲的事儿,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咱胡同里的规矩,不打听别人家的私事,不嚼舌根,这才是做人的本分。”
李大妈点点头:“就是这话!人家夫妻俩商量好就行,网友跟着瞎掺和啥?就跟咱院儿里的老李家似的,生二胎时被街坊说‘养不起还生’,结果人现在俩孩子都考上大学了,脸打得啪啪响。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王婶最后说:“马筱梅那番话,其实是在告诉大伙儿:我是个正常人,想有自己的孩子,也会好好带现在的孩子。这就够了。咱当外人的,与其在网上骂骂咧咧,不如祝人家好好过日子 —— 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不管是啥样的家。”
夕阳西下,胡同里的路灯亮了起来,照着老街坊们散去的背影。远处传来谁家电视里播放着马筱梅的直播,她已经恢复了笑容,继续介绍着产品,仿佛刚才的风波从未发生。
张大爷路过垃圾桶,把手里的瓜子壳扔进去,嘴里念叨着:“说到底,谁不想有个完整的家?马筱梅想生个娃,没错;想先带好俩孩子,也没错。错的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自己的日子没过明白,倒去指点别人的生活 —— 这世上的事儿,哪有那么多是非对错?过得去,过得好,就行。”
夜色渐浓,胡同里的蝉鸣渐渐歇了,只剩下晚风拂过老槐树的沙沙声。马筱梅的故事还在网上发酵,但在胡同里的老街坊看来,这不过是无数普通人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 日子还得继续,孩子该生就生,只要心是热的,路就不会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