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中,明星们的聚散离合,围观者早已见怪不怪,似乎这样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上演。
但吴越和陈建斌的“无声分手”,至今让人觉得遗憾。
没有任何的交代、连一句“我们分手吧”这样的字眼都没有留下,只是收拾所有的东西,离开了曾经的爱巢。
另外一个回来之后,看着被抹去的“生活痕迹”,一脸的茫然错愕。
直到20年之后,才明白,吴越赢在了什么地方。
两个人的分开,似乎早有迹象可寻。
现在他们的处境云泥之别,吴越的沉默“震耳欲聋”,或许当年的她,就已经想明白了,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分手对于每对情侣来讲,都是重要的事情。
或许体面、或伴随着争吵、亦或者两两相厌、还有人迫不得已,可吴越没有得到任何的只言片语,就连“为什么”都没有说出口。
一个下午的时间,房间的所有,都被打包的干干净净。
陈建斌就连书架上面,最喜欢的书,衣柜里不怎么穿的外套,甚至厨房中的碗,都全部带走了。
站在曾经共同生活的爱巢,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吴越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究竟是什么地方,惹怒了陈建斌,走的如此决绝,甚至抹去自己的“痕迹”。
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这个人没有在这里生活过。
没有解释、没有电话、没有纸条,更别提当面锣对面鼓,坐下来说清楚。
5年的相守相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是吴越没有想到的。
毕竟在亲朋好友的眼里,双方好友的认知里,他们感情稳定,结婚只是水到渠成、时间的问题。
吴越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又一条消息传到了她的耳中。
陈建斌拍摄《乔家大院》的时候,与蒋勤勤因戏生情,两个人恋情曝光。
一时之间,似乎所有的困惑,都有了答案。
2000年,因为参演《菊花茶》,吴越认识了陈建斌,剧组相处的过程中,爱情的种子生根发芽。
尽管那个时候,陈建斌籍籍无名,是个刚入行的新人,吴越已经小有名气,但她还是坚定的选择了对方。
为了男友的事业,她四处寻找资源。
只为了改观旁人的看法,让所有人都明白,陈建斌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可到头来,黄粱一梦终究是痴心错付。
被抛弃之后,不少人为吴越打抱不平,觉得5年的付出不值得,但她非常坦然,直言爱了就是爱了。
因为吴越对待感情,有自己的见解。
分手了或许不能成为朋友,但毕竟是真心喜欢过,没必要互相诋毁、搞得人尽皆知。
另外一边,陈建斌和蒋勤勤没多久,奉子成婚组建了家庭。
随着孩子的出生,吴越心中所有的问号,似乎都有了答案,一个残酷又讽刺的答案。
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现在,她只需要站出来,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定然可以掀起舆论的风波。
即便是当时那个年代,怒斥对方的不作为,依然让陈建斌付出相应的代价。
但是自始至终,对于这段感情,吴越都是闭口不谈。
没有找媒体曝光,没有在公众的面前诉苦,个人社交平台,也没有任何的情绪表达,而是沉默的姿态。
宛如陈建斌走了之后,房间里格外安静。
直到2007年,一次活动中,陈建斌先提到了这个事情,吴越非常非常不愿意,谈到这段过去没多久的“往事”。
“事情,已经过去了。”是吴越给众人的交代,似乎也是对这位昔日旧爱的话。
其实两个人,虽然爱的坚定,相守相伴走过5年的时光,可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压根就不是一路人。
吴越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她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凡事都要讲究个分寸。
一个人的出身,或许代表不了什么,却是刻在她骨子里的涵养。
她的事业走的非常顺畅,没有太多忧心的事。
陈建斌就没有这样的好运,出生于新疆的他,这一路走来,没少吃苦头,迫切的希望,可以证明自己。
虽然骨子里喜欢艺术,却不似吴越那般细腻夹杂着书香气息。
某种角度来讲,一个文静一个性格开朗,双方的结合属于互补类型。
可时间久了,骨子里的“不同”,终究是同频不同意。
一个凡事讲究分寸,一个更在乎自己的感受。
久而久之,其他人的出现,对比之后,立刻分出高下。
不过,这场无声的离开,对于吴越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存在。
她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一度对自我产生了怀疑。
直到陈建斌和蒋勤勤走到一起,吴越瞬间清醒,为什么一个人,可以这么不负责任的离开。
简单的调整情绪后,她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事业上。
忙碌的生活,让其不再纠结于孰对孰错,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角色的塑造中,吴越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角色的故事,逐渐冲淡了她心中的苦涩。
就这样,在观众们的注视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治愈了心中的不甘。
可这份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吴越将自己揉碎之后的重塑。
个人情感浓烈,铸造了她越来越精湛的演技。
距离那场沉默的分手,已经过去了20余载,陈建斌和蒋勤勤,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成为了娱乐圈中的模范夫妻。
两个人恩爱多年,不少人羡慕不已。
他试图转型当导演,各种奖项拿到手软,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个好演员,更是一个多元化的能人。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陈建斌想要的,是众人期盼的“成功”。
家庭幸福美满,事业有成。
另外一边的吴越,自从感情失败后,始终都是孤身一人。
她没有淡出公众的视野,反而是不断突破瓶颈,越来越从容。
从《我的前半生》,那个让人咬牙切齿的“凌玲”,再到《扫黑风暴》的干练女警,她给众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个女演员的价值,和年龄、样貌、婚姻没有关系。
不炒作、投身于自己的梦想,依然可以绽放出想要的风采。
至于当初的“为什么”,已经不再重要。
时隔多年再看,她的沉默才是让人敬佩的存在,过于关注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等同于自我内耗。
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悄悄努力惊艳众人。
本不是一路人,坚定的往前走,也是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找回曾经丢失的体面。
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