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的大结局播出已过两天,然而万潮突然被迫背负杀父的罪名,这一情节真是把观众的智商狠狠地摁在了地上摩擦。三十多集精心构建的悬疑线彻底崩盘,之前设置的伏笔更是变得滑稽可笑。
其实,万海案的真相早已显露端倪。在六月份的剧情中,湖水样本遭到了专业的调换,乔振兴的手机也显得刻意遗弃,程子健甚至以万潮的性命威胁万海认罪,整个栽赃过程有条不紊。这一切都指向了幕后黑手江旭东——在六月三十日的报道中,他的丑恶行径暴露无遗,操控金条交易的证据真相大白。
这些操作分明是专业犯罪团伙的杰作。最终却生硬地将万潮塑造成了误杀父亲的凶手,真不知一个商人是否真的能完成如此精密的谋杀?法医证据究竟是谁伪造的?而保护伞李人骏的指令又是由谁来付诸实践的呢?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万海死于儿子的手中,乔振兴的手机物证、金条赃物及证人邵小燕的证词依旧指向政法系统中的腐败链条,这样的逻辑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反转剧情本无可厚非,但至少应当尊重基本法则。第三十一集本是多重黑幕浮出水面,专案组已掌握谢鸿飞受贿的实锤证据。然而,在最后三集中,核心命案却被硬生生降格为家庭伦理剧,前期埋下的司法黑手与利益集团沦为了背景板。这种纯粹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做法,使得原本的扫黑题材变成了魔幻剧,观众痛骂烂尾完全是求之不得。
刑侦剧的关键在于证据链的闭合,而编剧竟然亲手将这一链条打碎。如今再回头看,万潮顶罪的部分不如改成保护伞的烟雾弹,这样至少还能够让前三十集的伏笔有个合理的交代。可惜,为了强行塞入一个狗血反转,浪费了如此多优秀演员的演技,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