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里的二奶奶,对儿子白景琦的婚事抠得比药匣子还严 —— 黄春是仇家女儿,她不情不愿接受了;杨九红出身青楼,她死都不让进门;连槐花做妾,都是她亲自安排的。可到了女儿白玉婷这儿,却像换了个人,眼睁睁看着她痴迷戏子万筱菊,最后竟跟照片成亲,愣是没拦着。这前后不一的态度,里头的门道可深了。
先说说客观上的那些事儿。白玉婷迷上唱戏那会儿,正是家里最乱的时候。韩荣发在宅门里横行霸道,一会儿骚扰香菱,一会儿调戏白玉婷,二奶奶忙着对付这个无赖,还要操心药铺的生意,压根没功夫管女儿的闲事儿。为了让白玉婷别偷听她跟二爷议事,甚至拿 "晚上带你去看戏" 当奖赏 —— 这哪儿是管教,分明是把女儿往戏园子里推。
等家里安稳了,白景琦成了当家人,二奶奶彻底当起了甩手掌柜,打麻将都能眯瞪一会儿。白玉婷痴迷万筱菊的事儿,外头传得沸沸扬扬,她却知之甚少。不是没人说,是白景琦把消息堵得死死的。内宅里谁敢议论大小姐?外头人忌惮白家势力,更不敢在老太太面前嚼舌根。白景琦还特意叮嘱妹妹:"这事儿千万别让妈知道。" 白玉婷再疯,也懂不能自讨苦吃。
那会儿二奶奶身体也差了,精力大半放在孙女白佳莉身上,对白玉婷的关注自然少了。再加上大环境使然 —— 民国初期,富家小姐捧戏子不算新鲜事,多半是花钱买个乐子,没人真当回事。戏子地位低,门当户对的规矩摆在那儿,谁能想到白玉婷会动真格的?二奶奶就算听见些风言风语,估计也只当女儿一时新鲜,玩够了自然就收心了。
再往深了说,二奶奶打心底里就没急着把白玉婷嫁出去。白家那会儿势力大了,不需要靠联姻巩固地位;再加上小姑子白雅萍的婚事就是前车之鉴 —— 好好的姑娘嫁进关家,最后疯疯癫癫,二奶奶哪敢再让女儿走老路?
她挑女婿的标准比筛药还严:比白家有钱有势的,怕女儿受气;不如白家的,又怕女儿吃亏。就像《知否》里盛老太太为明兰选夫婿,左掂量右盘算。可白玉婷跟明兰不一样,她被宠得无法无天,爹为了她敢跟韩荣发动手,哥白景琦对她有求必应。上门求亲的估计不少,全被二奶奶挡在了门外,连白玉婷的面都见不着。女儿连别的男人都没见过,眼里自然只有万筱菊,陷在自己编织的梦里拔不出来。
更重要的是,二奶奶心里有本账:白玉婷有白景琦这个哥护着,一辈子饿不着;可孙女白佳莉不一样,亲哥白敬业是个不成器的,不拖后腿就谢天谢地了。所以她临终前,心心念念想看着白佳莉成婚,对白玉婷的婚事反倒没那么上心。
白景琦在这儿也起了关键作用。妹妹每次跟他闹,都拿杨九红说事儿:"哥,你不也喜欢杨九红吗?" 一句话就把他噎得没话说。是啊,自己能为杨九红跟妈对着干,凭啥拦着妹妹追心上人?他明知道二奶奶容不下戏子出身的万筱菊,一边是强势的妈,一边是执拗的妹妹,只能选择瞒着。每次白玉婷跟万筱菊有来往,他都帮着打掩护,这哪儿是当哥,分明是 "帮凶"。
白景琦的人生是场大跋涉,活得轰轰烈烈;白玉婷的世界却很小,小到只能装下一个戏子的影子。可谁又能说哪种活法更幸福?二奶奶对儿女婚事的不同态度,说到底是因材施教 —— 知道儿子野,就得勒紧缰绳;明白女儿痴,索性顺水推舟。人生哪有什么标准答案,活得舒坦,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