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程度上,所有那种过于夸张、戏剧化、离奇的表演风格都能算作是“洒狗血”。当然,这种表演方式分为合理的和不太合理的。某些表演可能令人感到愉快,而另一些则让人不适,区分的标准就在于表演的程度。总的来说,只要表演过于夸张,就可以归类为“洒狗血”。
这种表演风格不仅仅是一些被人批评的演员使用,很多艺术大师也有类似的做法。尽管他们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为了提升表演的热度,偶尔也会稍微用力过猛,或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做出一些过于夸张的表演。这样一来,他们的演技就显得有些浮夸,也可以算作“洒狗血”。
就拿前几天网上的一条留言来说:有网友提到,尚小云在演《失子惊疯》时,演到临产那一幕,他抱着肚子跑来跑去、跳跃扭动,表现得好像疼得不行。最后,他蹲下来,衣袖一遮,场景里响起了唢呐和婴儿的哭声,他从怀里抱出喜神(戏曲中的道具婴儿),等于是完成了生孩子的表演。这样生动的动作,和“洒狗血”也没什么不同。与之对比,梦露在演《大保国》时唱着“铜锤打得它碎纷纷”的时候,动作七扭八歪,显得非常别扭,那种表演就是真正的“洒狗血”。
这种“洒狗血”有好有坏。好的表现通常不会被认为是过度的表演,而只是觉得表演略显夸张,但因其让人愉悦,观众还是会喜欢。而那些表演不太到位的,可能就会显得奇形怪状、用力过猛,给观众带来不适。例如,曾有资料提到,著名花脸演员袁世海在演《宇宙锋》时,李世芳扯掉了他的胡子,他疼得跺脚大喊大叫,动作剧烈得像是快要晕过去,甚至台板都被他跺得尘土飞扬。这样明显就是“洒狗血”。
实际上,分析“洒狗血”这种表演方式,可以说这还是一种有良心的演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演员至少是想取悦观众,尽力卖力,不让观众为花钱而感到失望。虽然这种做法有点低调,但至少他们是有责任心的。而有些演员却傲慢无比,拍个照片都嫌烦,访谈时说些酸言酸语,谢幕时冷漠无情,完全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对于这种人,你能指望他们奉献什么好作品吗?
说到这里,不妨提一提某社的表演风格,实际上他们的演出风格也是一种讨好观众的方式。虽然一些人批评他们“洒狗血”,但无论如何,他们依旧能卖出票,这就是他们的目标。假如有一天这种风格卖不出去票了,那老郭他们一定会改变表演方式。
艺术有它的境界,过去的京剧宗师大多在巅峰时期不会做过分的卖弄和“洒狗血”表演。因为他们的艺术造诣足够高,能够稳住场面,观众也能理解和接受。那些顶尖的京剧大师,比如梅兰芳、程砚秋,他们的表演风格都很高雅、内敛,甚至即使是情感激烈的情节,也不会过度表现自己,保持一种节制。
至于像尚小云和荀慧生这样的演员,他们的表演风格有时会带点卖弄的成分,可能会为了调动气氛,进行一些激烈的表演。而这些,也和他们的艺术风格有关。比如梅派追求大气端庄,余派则注重中正平和,程派风格内敛含蓄,就算表现极端的情节,也不会特别外放。
但像周信芳这样的艺术家,他的表演风格也很有特点,起伏激烈。但由于其艺术天分极高,他的表现不会让人反感。不过,对于一些艺术水平较低的演员来说,表演过头就显得不合适。典型的例子就是某位裘派的花脸演员,他的表演常常为了吸引眼球做些过火的动作,这样的做法虽然有观众喜欢,但更多的则是反感。
总之,大部分时候,过度的“洒狗血”表演会让观众产生不适感,这也是很多观众不认同某些演员的原因。尽管他们的演出可能热闹非凡,但如果艺术水平不到位,反而会让人觉得不自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