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国色芳华》后,大家都在期待着《锦绣芳华》的到来。而如今,告别何惟芳的时刻终于到来,心中难免有些不舍。毕竟,这样一部用心且真诚的好剧,谁还能再看到呢?
其实,《锦绣芳华》也并非没有遗憾。蒋长扬“以身殉国”的那一刻,剧集几乎完美无缺,但之后为了追求一个圆满的结局,剧情的推进略显仓促。蒋大山和蒋小花这对神仙眷侣最终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穿鱼和大福也喜得贵子,春儿与其他女子也都过得春风得意。而唯有剧中的可怜人——县主和刘畅,最终走向了生离死别的悲剧。编剧通过刘畅来扭转局势,但他最后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太公平。
不过抛开这一点,整部剧的精彩程度几乎没有瑕疵。它无疑是那种闭眼追剧也不会错的好剧。而且,作为比第一部更加让人心动的续集,《锦绣芳华》无疑是独一份。
随着剧情的收官,我们已经到了要为《锦绣芳华》送上掌声的时刻,也该总结一下这部剧究竟凭什么让人如此上头,无法自拔。
盛唐是个多元化的朝代,很多影视剧都爱用它作为背景,但大部分作品只是挂个名字,实则不值一提。而《国色芳华》与《锦绣芳华》却别具一格,它们不惜重金去呈现盛唐的繁华与辉煌。许多创作往往因为资金问题不得不妥协,但这两部剧无疑是豪赌,敢于为艺术付出巨资。每一帧画面都经过精心雕琢,眼睛即便只盯着剧中的花花草草、琴棋书画、歌舞升平,这些都能成为我们文化认知的洗礼。
《锦绣芳华》正是《国色芳华》的延续,编剧非常懂得如何布局。第一部中,他给每个角色充分的丰满与铺垫,而第二部便能做到自然过渡,故事的延续性也更深入人心。与《长相思》不同,《锦绣芳华》没有出现续集情节的拖沓,没有靠前作的名声吃老本,而是在创新中突围,鹤立鸡群,这也为它赢得了更多的掌声。
回顾《国色芳华》第一部,它主要交代了牡丹、蒋长扬、刘畅与县主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牡丹为了救母嫁给了刘畅,而刘畅心高气傲,曾经与县主有过一段纯洁的爱情。可惜的是,县主的父亲宁王却从中作梗,将这段感情拆散。等刘畅再见县主时,已经是一个丧夫的寡妇,而自己也早已成婚。刘畅这一段感情经历也颇具波折,一边想着牡丹家的财富,一边又看不起她的商贾出身。而当牡丹发现家里给她母亲的救命贡丸是假的时,她决心与刘畅断绝关系,离开了刘家。最终,蒋长扬与牡丹成为了“假结婚,真夫妻”,而刘畅则被迫娶了县主。
《锦绣芳华》紧接着展开了第二部的剧情。剧情的核心是牡丹与蒋长扬之间的爱情发展,及她对母亲死亡真相的追查和觉醒。她不仅面临家庭的变故,还要与宁王的叛乱作斗争。第二部继续把刘畅塑造成黑化的角色,成为了宁王的爪牙,虽然他仍旧对何惟芳心心念念,但始终未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县主在第二部的表现稍显套路化,尽管如此,依然有不少精彩看点。
牡丹与蒋长扬的爱情故事逐渐深入,他们的事业也蒸蒸日上。编剧通过雪中牡丹宴、宁王突袭蒋府等事件推动剧情,而他们的九曲回肠的爱情也让人感动。整部剧不仅讲述爱情,也融入了更宏大的权谋斗争,揭示了一位商贾女子如何在国家动荡中成长为救国者。
牡丹通过创办平价医馆帮助百姓立业,暗中支持蒋长扬抵抗宁王的叛乱,实现了从“利己”到“利民”的华丽转变。而蒋长扬也并非只是一个表面风流的角色,他有着坚定的理想和报国的情怀。两人在权谋的背景下,展现了他们的深厚感情。
《锦绣芳华》之所以成功,恰恰在于它将爱情、事业、权谋等多重元素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盛唐时代画卷。
至于演员的表现,杨紫饰演的何惟芳绝对是她最出色的一部作品。她将何惟芳的成长和坚持演绎得淋漓尽致。而李现饰演的蒋长扬则展现了一个双面人的复杂性,尽管他的演技还有进步空间,但角色的层次感已经逐渐体现出来。
剧中的配角们也都各具特色,丰富了整个剧情。莲舟、雪溪、六郎等配角不仅推动了剧情发展,还增添了不少看点。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与背景,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盛唐社会画卷。
这部剧的制作也毫不马虎,3亿的预算重现了长安西市,服饰、道具、建筑等都极具历史感。而对于文化传承方面的用心,剧中的非遗元素如牡丹培育、织金工艺、茶百戏等,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剧集也有些微小的遗憾,比如刘畅的转变有些突兀,权谋斗争的描写不够深入,莲舟的死显得仓促等等。但这些瑕不掩瑜,总体来说,《锦绣芳华》依然是一部极具观赏性和文化价值的古偶剧。
总之,这部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热血沸腾的权谋与爱情故事,还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感。每一次看到剧中的精彩细节,我们都能感受到制片方的用心良苦。希望下部能继续打动人心,期待更多佳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