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在路演现场霸气回应:没有为什么,就是我不想。
这是当被问道为什么高叶受日军欺辱的场景被删掉,反而只用事后一个“衣衫不整”的画面代替时,导演申奥的直白回应。
有这样的导演,难怪《南京照相馆》才上映五天,预测票房就已经高达32亿,评分达到了9.7分。相比之前的抗日电影,这回真的不一样!
观众在看完电影后直呼:这绝对是国内抗战题材同类型的佼佼者。
这不禁让人好奇,《南京照相馆》火爆出圈到底靠的是什么?
抗日电影有很多,但这次的却格外不一样。其中高叶饰演的林毓秀,她几次受到日军欺辱的隐晦表达更是设计巧妙。
剧中林毓秀是个一心追求演艺事业的小明星,在日军刚刚进城,抢占戏院时,林毓秀还沉浸在自己的演员梦里,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事关国家危亡的灾难。
她甚至妄想给日本人唱戏去讨好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和平。在台上唱戏的她被日本人团团围住,调戏要她脱光衣服才行。
这是悲剧发生的最后一秒,要不是突然意外发生,林毓秀的处境让人难以想象。
为了避难,她住进照相馆,可是日本人并没有打算轻易放过她,还是让她过去唱戏。导演省去了具体唱戏的情节,只是镜头一转,接上了林毓秀去唱戏回来的状态。
作为演员她一向注重自己的形象,从出场就一直装扮得体精致,可是唱戏回来的林毓秀却头发凌乱、妆容模糊,衣服扣子只是被草草系上,整个人都神情恍惚。
看到这里小孩也许会觉得奇怪,怎么去唱个戏回来就这样了。可是成年观众却能立刻明白林毓秀一定是遭受了日军欺辱。
在路演现场,林毓秀的饰演者高叶提到最终确定的剧本和最开始不一样。
第一版剧本里有林毓秀被日军欺辱时的戏份,这也不奇怪,毕竟现在大部分影视作品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这些场景。
甚至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低俗欲望把这样场面美化成看点、高潮、艺术。但这些场面真的很有必要吗?没有这些观众就看不懂电影吗?
导演申奥干脆了断的告诉大家:删了,没什么原因,就是我不想。
瞧瞧,什么叫艺术从业者的格局。
这是最近爆火的电影《南京照相馆》里的几个片段,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充满悲与痛的沉重话题,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也很难避免出现一些让人不敢直视的画面。
因此电影上映之前,不少观众发问:这部电影能带孩子去看吗?害怕会吓到孩子。
但这回,导演申奥采取了和其他作品完全不同的镜头表达,让人更直观的体会到历史重量的同时,又避免了一些让人感到不太舒服的场景。
整个故事主要围绕一个名叫“吉祥照相馆”的地方发生的,这群普通人被困在照相馆里,最初只是想保命,结果却在帮日军冲洗照片时,留下了日军侵略者残暴的罪行。
导演通过一张张照片,将那些历史书上的那些故事真实的展现在大家眼前。一张张底片,唤起了被困众人的报国之心,更让银幕前的观众深陷其中。
被困的人有邮差、翻译、警察、照相馆老板一家、演员等等..
我们站在结局往前看,所以从影片一开始,大人就能想到故事的结局。
但是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小孩,在看到主角团的不幸结局后,问道:他不是主角吗?怎么死了?
现在在太多的影视作品里,不管主角遇到什么危险,总能绝地反击。可是在严肃的历史里,没有人有所谓的主角光环。
导演一改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老套路,真真正正把这段沉重的历史展现在大家面前。
事实证明,即使没有这些所谓的噱头、看点,观众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依然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和装备精良的疯狂日军相比他们手无寸铁,但浮游尚且能撼树,他们拼死反抗的身影,正是当时在水火中竭力挣扎的数万万国民的缩影。
在讲述这些苦难时,导演所有的镜头都是点到为止,没有那些所谓的“艺术镜头”这种留白不仅让电影的更容易让人接受,也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导演用细腻的镜头告诉我们值得纪念从来都不是大屠杀,而是在这场悲剧中丧身的30多万无辜群众,是中国人始终坚挺的脊梁。
惨案发生80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这样的呼吁,但还是有一些谣言让人愤怒不已。
对自己这种禽兽不如的行为,日本人却丝毫不觉得自己错了。甚至篡改历史,把大屠杀美化成南京事件,厚脸皮的说这是战争里的正常伤亡,他们杀害的都是敌军。
他们不承认罪行,大力宣传被美化的历史。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的后代在各种虚假的谎言里长大,这样的民族会有什么样的未来?答案不言而喻。
转头看向国内更让人心惊,这种言论居然影响到了我们的后代。我们自己人!
他们轻易相信谎言,在网上大放厥词,说支持南京大屠杀。各种辱华言论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而这居然是我们的后代说的。
他们享受舒服的生活,却忘了这种和平安宁是谁用生命换回来的。
不少看完电影的观众表示:这部电影看似没有彩蛋,但是当你走出影厅,映入眼帘的所有东西都是彩蛋。没有他们以命相搏,我们的安稳幸福又是从哪来的呢?
8月《南京照相馆》将会陆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地上线,全球遍地开花。不光身为受害者的我们要牢记教训,历史的真相也该被所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