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甄嬛传》十几年,我才恍若大梦初醒地发现,敬妃竟然曾是齐妃!甚至差一点就成了敬妃。要是今天这么“换角”,估计热搜会挂三天。很多观众并不知道,开机前十天,杨钿涵还在背齐妃的台词,刘雪华晚上在酒店也在不停地练敬妃的举止仪态。
郑晓龙导演看着样片,头都抓破了,心里想着:杨钿涵的眉眼太温柔,骂人都没气势;而刘雪华自带书卷气,竟然像是个劝架的。他于是立马让服装组把两套旗装对调了,才有了后来的华妃——那个嚣张跋扈,气场十足;还有敬妃,沉稳隐忍,给人一种温婉深沉的感觉。
而更神奇的是,那套原本给敬妃的紫红旗装,最后成了蒋欣饰演的华妃的标志性服装!那玫红色衬得肤色亮堂堂,刺绣密度比一般嫔妃的衣服还要高,完美遮掩了蒋欣的年纪感。当年剧组的老人回忆说,蒋欣试镜时,大家觉得她太嫩,但她穿上那套衣服一站,立马镇住了全场——原来,服装的震慑力,早就超越了演技!
更倒霉的是,张雅萌饰演的齐妃。她原本要穿的浅绿旗装,被迫换成了敬妃的淡紫色,连旗头也得改成钿子。她在采访中笑称:“穿着敬妃的衣服,我差点不敢迈大步,硬是把齐妃演成了木头人,结果意外地符合了角色‘傻乎乎’的性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齐妃每次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呆萌的感觉,观众纷纷戏称她为“齐二哈”。
这种“阴差阳错”的选角情况可不罕见。比如,《金婚》里,张国立最初定下的李菁菁角色,最后被蒋雯丽抢了过去;《父母爱情》里,德华的原定演员临时退出,结果让刘琳大放异彩。而《甄嬛传》最特别的地方是,换角竟然发生在开拍前的十天!服装道具全都重新调整,甚至连演员的走位台本都被推翻重写。
郑晓龙在纪录片里提到,当时道具组为了换装,连夜拆了近二十套旗装进行重搭配,绣娘们更是连续三天三夜改衣服。而如果没有演敬妃,杨钿涵那双含泪的大眼睛,很可能就会变成第二个安陵容。她后来在《芈月传》里的温柔反派形象,正是这一点的最佳证明。
如果张雅萌没有换角,齐妃可能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毒女配,根本不会有观众对她的怜爱,甚至连喜剧感都没有。而有时,演员错选角色反而能成就经典,就像厨师盐放多了意外调出了鲜味,关键看导演敢不敢冒这个险。
如今回头再看,华妃那场撞墙戏,如果换成原本淡雅的敬妃色系,效果肯定没现在这么震撼。而敬妃揭发安陵容时穿的那件淡紫衣裳,要是给了齐妃,可能会像走错片场的其他嫔妃一样,显得不太对劲。
所以,《甄嬛传》最顶级的服化道,根本不是那套最贵的,而是那套根据演员气质来调整色彩的服装。下次再刷剧时,注意观察华妃第一次见甄嬛的那场戏,她转身的弧度,裙子甩出来的幅度,特意放大了三寸!原本是为端庄的敬妃设计的,结果却成了华妃嚣张气焰的标志性动作。
很多细节,回过头来看,才会觉得格外有意思。例如,齐妃每次在背景中,站得像块“人形门板”,其实是因为当时她还在适应新衣服的重量,根本不敢乱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角色和演员是互相成就的。那场临时换角,就像麻将桌上最后摸到的王牌,根本不是计划中的,却刚好成就了一个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