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1 日,原本备受瞩目的电影《731》却未能如期上映,这一消息让许多期待已久的观众感到失望。尽管坊间有消息称这部电影的“全球预映”实际上是指“内部测试性质的预映”,并不向普通观众公开,但这一解释的说服力并不高。
电影《731》的宣传始于去年暑期档,当时有传闻称这部电影即将上映,随即引发了各种压力。有人以“和平年代,翻旧账没意义”和“内容血腥会吓到孩子”为由,对这部电影进行施压。然而,片方当时底气十足,直接表示电影已经过审并拿到了龙标,并宣布会在 2025 年 7 月 31 日进行“全球预映”。
这一消息引起了日本外务省的高度关注。日本方面向中方递交了 23 条抗议,要求修改片名,提议将 731 部队称为“旧日军防疫部队”,并要求对各种罪行进行“弱化”。这一系列要求暴露了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对“南京大屠杀”和“731 部队人体实验”采取否认、回避态度的丑恶嘴脸。
事实上,731 部队的罪行早已有确凿证据。2017 年,日本本土的 NHK 曾播出一部上下两集、时长 110 分钟的纪录片《731 部队——人体实验是这样展开的》。这部纪录片主要根据在俄罗斯获取的日本战犯接受哈巴罗夫斯克法庭审判时的录音资料、相关文件以及 731 部队成员家属的采访制作而成。
纪录片中明确指出,自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 731 部队在部队长石井四郎的命令下,秘密研发细菌武器,并将真人当作“材料”进行人体实验。录音内容中,731 部队军医战犯柄泽十三夫清晰承认自己参加了两次“炭疽杆菌实验”,导致约 10 人被注射炭疽杆菌后不久死亡。
这些证据确凿的资料,却在日本国内遭到了强烈抵制。NHK 的这部纪录片在上线三天后就被要求下架,日本政府再次对国内外否认 731 部队的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731 部队的历史真相逐渐被更多人知晓。2023 年,电影《奥本海默》引发了全球观众对原子弹研发道德困境的讨论。许多日本观众在看完电影后,痛批原子弹带来的灾难,并呼吁美国正式“道歉”。然而,他们却忽略了美国投下原子弹的背景——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包括南京大屠杀、731 部队的人体实验和慰安妇问题。
今年 6 月,美国马里兰州的数千名学生以“731 部队”为课题展开研究。许多学生表示,此前从未听说过这段历史,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 731 部队认识的匮乏。而日本政府不仅不承认这段历史,反而采取回避和否认的态度,这种冷漠和傲慢令人愤慨。
电影《731》的意义远不止是一部普通的电影作品。它是一种呼喊,一种声音,让全世界的人们知道日本曾经犯下的罪行。这部电影从启动之初就一直受到各种打压,但制作方始终没有为了上映而改名,这种坚持意义非凡。
然而,电影的上映之路并不平坦。在过去一个月内,电影《731》的官方微博被举报超过 180 万次。有人质疑这部电影是在利用民族苦难激发民族情绪,进行商业炒作。尽管制作方可能希望电影取得票房成功,但从广义上来说,《731》这部电影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电影《731》的上映虽然遭遇了重重阻力,但它所承载的历史真相和民族记忆是无法被抹去的。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放弃对历史真相的追求。相反,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地铭记历史,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 731 部队的罪行。
那些在微博上举报电影《731》的人,以及在“731 罪证馆”还能嬉笑的年轻人,都应该认真反思。历史的伤痛不容忽视,民族的记忆需要坚守。电影《731》或许暂时未能上映,但它所传递的声音和意义,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