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鲤
编辑 | 小鲤
大家还记得那句“不要回头,一直往前走”吗?当时在陈列馆里的那句警示,或许不少人并未真正领会其中的分量。最近《731》电影的争议闹得沸沸扬扬,似乎又把这段历史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些人拼命想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的教训,而另一些人则希望我们尽快将其忘却。
这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杀青已经经历了数年,导演明确表示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然而,预告片一放出,评论区就炸开了锅,大家的看法完全对立。导演选择在暑期档上映,或许是想让更多的孩子们去看,想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有些人觉得这部片子太血腥,担心会吓到孩子;也有一些人认为历史已经过去,没必要再拿出来提;甚至有人直接呼吁禁映。不过,有趣的是,讲述历史的电影《志愿军》当时并没有引发这么多的讨论,为什么《731》就变成了全民抵制的目标呢?
看看那些反对的声音,核心都很简单——别让它上映,看了让人不舒服,太过残忍,孩子们看了会害怕。实际上,央视都曾为这部电影做过宣传。如果连央视都为它背书,那说明这部电影本身并没有问题。那么,那些反对上映的人,到底是在害怕什么呢?
此外,历史从来就不是一条平坦的路,731部队所做的那些事情,比电影呈现出来的画面还要残忍百倍。他们把活人当成实验对象,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马路大”——意思就是比木头还不值一提。而冻伤实验只是冰山一角,解剖、细菌战、甚至母子实验等恐怖行为接连不断。这些暴行在东北黑土地上延续了整整十几年,令人恶心的是,这些人战败后却大多逃脱了法律制裁,回到日本安享晚年,甚至还试图销毁证据。更糟的是,现在的教科书里竟然有些地方对这些历史做了修改,甚至有人在为它们“洗地”,说什么“要着眼未来”。
有的人说孩子们承受不了这些画面,然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却是我们不可忘却的痛楚。那些在731遗址前嬉皮笑脸的年轻人,那些在抗战纪念日穿着和服招摇过市的网络红人,不正是教育缺失的结果吗?
真正的脆弱,是把下一代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连直面历史的勇气都没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讲述英雄主义的战争片逐渐成为热门,而那些揭露黑暗历史的电影却频频遭遇抵制。就像《以法之名》这样的剧集,大家喜欢看正义战胜邪恶的快感,却不愿面对司法改革中的阵痛。然而,历史从来就不是简单的黑与白,731部队用细菌武器做的实验,最终成为杀害更多人的工具。这种因果关系如果不拍出来,很多人或许永远也无法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抵制这些影片的人到底怕什么呢?是害怕孩子承受不了真相,还是害怕无法应对他们那些天真的追问?
除了《731》,另一部抗战电影也同样引起了不少关注,这部电影便是《南京照相馆》。它同样是选择在暑期档上映,近日刚刚发布点映信息,票房已经突破6000万,排片不多,却场场爆满。许多人看后都泪流满面。
《南京照相馆》讲述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一家照相馆的普通人冒死保存日军罪证的故事。通过普通人的视角,撕开历史的伤口,每一个镜头都在告诉我们:我们该如何铭记这段历史。影片中最狠的不是血腥的场面,而是那些克制的细节。王骁饰演的老金,从一个躲在地窖里怕事的怂包,到在冲洗照片时毫不犹豫地冒死的硬汉,他的转变让人感同身受。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他的编号成为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日期,导演用这一伏笔埋得深而有力。
影片中的真实历史影像令人震撼,每次看到这些照片时,观众们无不倒吸冷气。这些历史片段与电影剧情紧密结合,比任何说教都更具说服力。许多观众都表示看完后忍不住重温好几遍,因为每次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比如在暗房里逐渐显现的照片,按照真实的历史时间线一一展现,这些细腻的设计让影片的深度远超以往同类型影片的宏大叙事。
然而,题材沉重、影响到二刷率。很多人觉得历史片总是带着说教意味,尤其是在暑期档,合家欢影片占据了主流。而有些人则认为这种类型的电影一直在反复拍摄,消耗了过多的情怀。
但在你看着银幕上还原的历史场景时,你会明白,这部电影卖的不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代人无法遗忘的记忆责任。这不是消费历史,而是在抢救记忆。影片之所以能够突破圈层,正是因为它讲述历史的方式不同寻常。没有宏大的英雄主义,也没有冲锋陷阵,只有小人物在生死边缘的艰难选择。
影片让观众代入的,不是历史课本里的数字,而是那些在场时,我们会如何选择的心痛。当阿昌因为错过列车而多救了一个人,当龙套演员用通行证换相机胶卷时,观众的情感得到了深刻的共鸣,这些虚构人物的决定比纪录片中的画面更能真实地传递历史的温度。
这部电影几乎所有情节都来源于真实原型,包括拍照时伪装旅游的细节。这些都展现了极高的还原度。那些质疑商业片不该触碰民族伤痛的人,或许忘记了,如果我们不记录自己的历史,难道等篡改历史的人来书写?
最后,当老金拉开幕布,展示万里长城时,我们突然意识到:有些墙壁必须存在,不是为了阻挡,而是为了让后人记住曾经有过突破。
在影片最后定格的镜头中,林毓秀按下快门的声音,是历史向今天的叩门声。而当我们看到银幕上重现那些残忍的实验场景时,真正该羞愧的,不是施暴者的后代,而是那些对历史一无所知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