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三部相比,《侏罗纪世界4》(以下简称“侏4”)依然没能逃脱让我掏钱的命运。
看完之后,直觉告诉我,这一部的“减配”简直太明显了!前面的1小时20分钟充斥着各种唠叨,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导演故意拖慢节奏,结果让侏4的可看性大大降低了。
截至7月24日,已经上映23天的《侏罗纪世界4:重生》,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勉强过了5亿。明明是暑期大档期,侏4却提前进入了观影疲软期,每天的票房收入逐渐下降。如果按这个速度,估计到9月1日开学时,侏4在内地的总票房也就5亿5千万左右吧!
放在今年的大环境下,能够突破5亿的票房已经算不错了。说实话,除了春节档,想找到票房破10亿的“爆款”电影,已经是奢望。往年暑期档几乎每年都有好几部票房破15亿、20亿的大片。今年整个影市疲软,侏4能有这样的成绩,算是观众很给面子了。
然而,系列前三部在内地的票房都至少过了10亿。2015年上映的首部更是突破了17亿;2018年第二部也赚了13亿;就连2022年疫情期间上映的第三部,也顺利突破了10亿。那么,为什么第四部差距这么大?
作为好莱坞打造的全球知名怪兽IP,《侏罗纪世界》在中国的粉丝基础非常牢固,恐龙迷们也一直期待着新一部的到来。但侏4的票房成绩差,不能完全怪整个影市不景气,毕竟在相同的情况下,《哪吒》不也照样大爆,甚至震惊了全世界?
侏4的票房惨淡,主要问题还是它的自身硬伤。与前三部相比,侏4的观感体验简直差得让人失望。大家都知道,当一个品牌进入第四部时,常常会出现“减配”的情况,而侏4的减配情况可谓是“空前绝后”!
打个比方,这就像我们买德系、日系或者美系的车,到了这一代,做工和配置都大幅“减配”,但价格却依然不变,质量和操控也大打折扣。
侏4的减配从头到尾都可以看得出来。首先,开头到沧龙出场,再到误入赤道附近废弃的恐龙基地,这一段铺垫时间居然长达1小时20分钟,真的是“唠叨”到了极点。整个过程中,除了翻船时的一点点紧张感,其余时间就像是两拨人马各自站在那儿瞎聊。听来听去,都是没营养的废话,简直考验观众的耐性。
难道导演和制片人为了省钱故意的?如果非要省,干脆加点恋爱戏,不是挺适合这种热带雨林的荒野氛围吗?但是,连这点都省了,真是浪费了寡姐的好身材和名气,让她陪着一帮配角在那里磨洋功。
其次,恐龙的数量少得可怜。这一部的最大亮点是海上沧龙,但实际上,真正出场的沧龙只有一条。没有了成百上千条的海战场面,这也让前几部的气势大打折扣。如果是前三部,导演早就安排好这些了。那种在风神翼龙窝中的戏份,设计不错,但对那只母翼龙的特写镜头虽然拍得很清晰,几分钟后就结束了。如果再来几只翼龙,哪怕是母龙的丈夫和亲戚们一起上场,搞一场空战,海陆空三方大战的场面也能带来更强的刺激感。
说到第二部,火山爆发时那漫天飞舞的翼龙,叼起人就走的场面至今令人难忘。而《侏罗纪世界4》中的泰坦龙数量少得可怜,前几部中那种巨型食草龙与食肉龙混战的震撼场面完全没有了,真是大大不足。
要是导演觉得懒,不妨直接剪辑一些前三部中巨型草龙与食肉龙的经典场面再放到侏4里,效果一样能好。
另外,尽管孤岛上的废弃基地的恐龙大战场面有些情节铺垫,但霸王龙、迅猛龙这些“老面孔”上场后,依然是那三板斧,没什么新意。每当人类遭遇威胁,必定会有一只残暴的恐龙跳出来救场,最后大家都能逃脱。尤其是当名为“畸王龙”的大boss登场时,大家看了都笑了,因为它的头部长得像极了异形中的某个角色。
虽然这只畸王龙作为新角色很拉风,但它的死法却让人觉得极为窝囊。它的出场壮丽,紧接着却被一阵斗争搞得没什么存在感。
至于片中那个小女孩捡到的小鹰角龙,虽然它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些许温情和和谐,但实际上,它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简直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最后,片中的热带雨林景观和特效画面,虽然看上去挺华丽,但其实完全没有真实感,所有的空谷幽景、飞瀑奇山,都是绿色幕布做出来的,显得非常假。
总的来说,《侏罗纪世界4》不仅在导演和制片人上显得疲态尽显,观众也早已看腻了这种重复的恐龙特效。如果没有独特的新意和震撼的视效,真的很难再掀起之前那种观影的狂潮。
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人物和故事的设定都太老套了:一群不怕死的傻乎乎的人,闯进了恐龙禁地,必然有家庭、友情、背叛、合作这些熟悉的元素。而且总有那么几位拖后腿的猪队友,还有那些心怀叵测的坏人。最后,当然是正义者力挽狂澜,拯救了所有人。这些配方虽然很熟悉,但也正是这些“减配”的老套元素,才让这部电影的“新鲜感”彻底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