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主持人通常有着什么样的印象呢?
有的主持人端庄稳重,典型的代表比如央视的康辉和董卿;有的则能驾驭大场面,又能调动气氛,地方台的何炅和汪涵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谢娜的主持风格,似乎跟大家印象中的“标准”主持大相径庭——她常常在台上“疯癫”表现,搞笑无极限,真是唯一无二。
谢娜的家乡在四川中江,父母分别是歌手和舞蹈演员,家里总是回荡着川剧和流行歌曲的旋律。这种环境,让她从小就爱上了唱歌跳舞。小学时,她已经是班级文艺会的主力,赵本山的小品模仿得栩栩如生,还能编四川话顺口溜,让全校师生捧腹大笑。
14岁时,谢娜偷偷报了全国影视推新人大赛,凭借着聪明机智,她赢得了四川赛区的冠军。然而,到了北京赛区,她那口浓重的“川普”却成了她的短板。评委直言不讳,台词不清晰,做演员很难。那一番话像针一样扎在她心里。回家后,她对着收音机练普通话,还嘴里含着石子读课文,常常练到口腔出血。
1997年,谢娜报考四川师范大学时,因为普通话不过关被拒。老师建议她,不适合学表演。但她并未放弃,每天在老师办公室外蹲点,不断请求上课。她每天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字典翻得边都快卷了。终于,1998年全国表演大赛上,她凭借“盲女”角色摘得桂冠,评委虽说普通话仍有口音,但情感表达方面却无人能及。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她。在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她丢了准考证,只能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蹲守机会。1999年,谢娜因出演龙套角色被《快乐大本营》导演发掘。当时张卫健来录节目,原定的女嘉宾临时缺席,谢娜便临危受命即兴模仿张卫健的经典角色,逗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节目组没想到这个“野路子”的姑娘竟然这么能扛场,立刻决定让她留下担任“机动主持人”。
刚开始时,谢娜的主持风格并不被所有人理解。2002年正式加入《快乐大本营》后,她和何炅组成了一对奇妙的搭档。何炅稳重如定海神针,而她则像颗开心的炸弹。游戏环节上,她不怕弄脏自己,敢于在脸上抹蛋糕;访谈中,她用自嘲化解尴尬。有一次采访一位内向的歌手时,谢娜一句“小时候唱歌紧张到把歌词忘成四川话”瞬间打破了沉默。
2005年,李湘离开后,谢娜成为了外景突袭环节的主力。节目组统计数据显示,谢娜的外景片段收视率高出37%。然而,她的“疯癫”风格也引来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她不够专业。2015年与汪涵的“抢话风波”一度让她登上热搜。实际上,那不过是节目环节的一部分,后期剪辑未能还原全部内容,汪涵后来也特意在微博解释说,她是为了节目效果故意装作不懂事。
最广为人知的争议则是2018年跨年晚会时的“烟花事件”。其他主持人正介绍节目时,谢娜突然插话说:“烟花真好看”。导播后来发现,提词器突然黑屏,她正试图弥补这一空白,但没能掌握节奏。她事后写了3000字的检讨,细致分析了每一个失误。就连当时被热议的“刘德华采访事件”,也有另一个版本:她为了活跃气氛开了个玩笑,却被误解成了“没礼貌”。第二天,刘德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谢娜挺会调动气氛,只是方式有点直接。
《快乐大本营》于2025年停播,成了谢娜职业生涯的一个分水岭。突然失去了主舞台的她,选择了退出综艺圈,推掉了27档节目邀约,背上书包,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开始学习话剧。她日复一日地早起晚归,台词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了她的努力。在此期间,她参演了赖声川导演的经典话剧《十三角关系》,她的表演感动了无数观众,甚至连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都认为,她终于敲破了喜剧的外壳,展现出内心的共情力。
到了2025年,谢娜凭借全新的面貌回归荧屏。她在《乘风破浪》中从参赛选手变为主持人,首次挑战解说舞蹈比赛。虽然没有舞蹈基础,但她将“wave动作”解释为“像绸带一样流动的感觉”,简单的语言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节目阅读量一下子突破了50亿。更让人惊讶的是《姐姐当家》,谢娜提出“不要剧本,拍真实生活”,在凌晨四点和单亲妈妈一起进货、搬箱子,节目上线首日播放量破亿,豆瓣评分也从5.1飙升至7.2。有观众评价她:“原来安静下来的谢娜,比她在台上活跃时更有力量。”
谢娜的转型与成长,不仅改变了观众对她的看法,也给整个娱乐圈带来了启示。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曾指出,评价一个主持人不能用单一标准,而是要根据节目需求来进行判断。比如,《快乐大本营》需要她“突破常规”,就像一些严肃晚会则需要稳重端庄的主持风格。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至2024年,谢娜在微博上的负面评论从68%降到了23%。
大家逐渐意识到,那个在《快乐大本营》上敢闹敢笑的谢娜,和现在在话剧舞台上深情表演的谢娜,原本就是同一个人。她只是在不同的舞台上,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如今的谢娜,依旧在不断进化。2025年,她主持的《非遗焕新夜》通过将四川清音和脱口秀结合,吸引了大量好评。尽管争议依然存在,但她已经掌握了应对之道——提前了解活动调性,准备不同风格的主持方案。从综艺咖到多元主持人,谢娜的道路,正是整个娱乐行业不断自我更新的缩影。她用二十多年的努力,证明了一个道理:逆袭的真正含义,就是把别人骂你的时间,用来打磨自己。
从模仿秀到“快乐炸弹”,谢娜曾被批评“不符合常规”,但她偏偏成了《快乐大本营》的灵药。在骂声与笑声的交织中,她没有停下,而是在新的舞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她与自己、与舞台达成了新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