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这个娱乐节目中,喜剧早已不再仅仅是调皮的笑声,而是融入了时代的特色,带有了更多的社会与文化印记。我今天看了《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第三期(二)和(三),本以为会是笑声一片,却也有些许不同的感触。
这两期节目整体水平还算不错,然而,依旧存在一些我个人的疑问。比如,剪辑方面,始终无法抑制那些过于零碎的感受。第三期(二)展示了三个段子,第三期(三)则是四个,合起来才七个段子,可偏偏硬生生地被分成了上下两期,倒像是为了节目长度而作出的不必要牺牲。
至于这些段子,个人最为欣赏的,还是刘仁铖与漆漆两位的作品。刘仁铖的段子,仿佛让人重回那个「胖子门窗」时代的幽默感,他依旧有着独特的「文学性」,那种层次感和余味,让人回味无穷。而漆漆则调侃起一个几乎已被时代遗忘的话题——「文艺青年」。这个词曾一度被贬低、讽刺,甚至成了某种文化符号。可如今,经过时间的洗礼,站在台上,漆漆却轻松地让人捧腹,她所讲的「文艺青年」,带着一种既搞笑又带点伤感的独特气息,仿佛一张旧照片,令人怀念。
当然,房主任的表现也值得一提。也许因为第一场的爆发性太强,观众对她的期望过高,以至于在这期中,她的表现显得稍微平淡了些。不过,节目中的嘉宾点评环节自从马东与侯佩岑的加入,确实增添了不少看点。侯佩岑那种温柔的“嗲”音,仿佛给了选手一种亲切感;而马东则完全不同,他喜欢调侃,喜欢冒犯,总是能让气氛瞬间热起来。不仅是选手,就连主持人和嘉宾也常常被他“调侃”得不轻。比如他曾把刘旸和房主任说成像母子,真是惹得现场笑声不断。
马东的“冒犯”一度成了节目的一种风景线。而他和郭麒麟的搭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东负责“讨厌”,郭麒麟则是“讨喜”。当房主任一言不合怼了马东,郭麒麟紧张地看着,房主任却立即安慰他:“我怼人分年龄和颜值”,一番话直接让马东再度躺枪。可以说,马东和郭麒麟的互动,为节目增加了不少笑点。
说到段子内容,刘仁铖的那一段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总是能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带出独特的幽默感。比如,小时候住车库、住平房,是“穷”;长大后,住高楼,反而让曾经的车库、平房变成了“富有”的象征。这种从贫穷到富裕的逆转,不仅令人捧腹,还带着一种深刻的反思。
接下来是月明的段子,讲述自己被骗的经历。她以一种活泼的表演方式,把“犯蠢”的过程演绎得既傻乎乎又可爱。可惜,虽然这个话题本身充满了喜剧性,但我还是希望观众能意识到,生活中的被骗并非笑谈,而是一种令人痛心的现实。
黄一瑾的段子则聚焦在防止酒店偷拍的问题上,这个话题有其社会意义,然而,她的表演方式过于理智,反而让本应轻松的氛围显得沉重。虽然有意义,却缺少笑点。
房主任这次则讲起了“重男轻女”的话题。虽然第一场表现令人惊艳,但第二场似乎失去了那份爆发力。她选择了悲剧性的叙事方式,虽有深刻,但也有些让人无法轻松一笑,难以找到笑点的平衡。
至于朱大强,本期她嘲讽了自己爷爷的一些奇怪行为,像撞树、光膀子等,尤其是光膀子。这个段子本身带有讽刺意味,然而,朱大强的“冒犯”式幽默,让我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当她在段子中以“向下”形式“冒犯”自己爷爷时,虽然爷爷没有意见,我却仍然感到一种不太舒服的力量。
漆漆,依旧保持了她那种大大咧咧、可爱又带点流氓气质的表演风格。她调侃“文青”这个已经过时的标签,令我想起了曾经那个我也曾深陷其中的“文艺时代”。然而,尽管话题充满了笑点,她选择的那些互联网老梗却稍显陈旧。漆漆的表演优势在于,她能通过自己的气质和风格,把这些老梗演绎得妙趣横生,形成了鲜明的效果。
总的来说,第二季第三期(二)和(三)虽然笑点不少,却也有些许遗憾。每一位演员的表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有些段子未能将笑与深度完美结合,造成了效果的偏差。无论如何,笑过之后,总不免回味。
娱乐不仅仅是让我们笑,它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希望《喜剧之王单口季》在未来的节目中,能够更加细腻地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带给我们更多既有笑点又有内涵的作品。
愿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笑点,并以此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