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电视剧《扫毒风暴》在中央八台首播了前两集。由秦昊、段奕宏等知名演员主演的这部剧,讲述了毒品贩卖与打击毒品犯罪的故事。从目前播出的两集来看,剧集所展现的真实感让人印象深刻。编剧的笔力不禁让人猜测,“他是不是亲身经历过这类事情?”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电视剧创作中极为珍贵。无疑,《扫毒风暴》最成功的地方,便在于它的“真实”二字。
那么,究竟如何能让一部电视剧具备如此强烈的真实感呢?我认为,整体来说,关键在于两点。首先,编剧需要深刻了解自己所创作的领域;其次,编剧必须掌握娴熟的叙事技巧,尤其是涉及到专业性内容时,必须确保内容的精准。这部剧在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因此,它的真实感便显得格外浓厚。
关于第一点,编剧需要对所创作的题材有足够的了解,要实现这一点,有几个途径。其一,编剧可能曾亲身从事该领域的工作;其二,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采风,深入了解这一行业。显然,《扫毒风暴》之所以让观众感到“编剧好像真的经历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编剧的深度采风。
对于一般的影视创作,深度采风并不算困难,然而对于缉毒题材来说,深度采风的难度要大得多。尤其是当编剧以缉毒警察的视角来创作时,调研的难度相对较小;但若从毒贩的角度切入,就极为棘手。《扫毒风暴》之所以与众不同,正是因为它大胆地从毒贩的角度展开叙事。剧中的许多场景,展现的毒贩生活真切而逼真,以至于观众不禁怀疑,编剧是否真有亲身经历。这种反响,正是对编剧深厚功力的肯定。
此外,编剧陈育新擅长将缉毒故事与南方小城的独特氛围结合。这是否与他个人的成长背景有关呢?这一点我们无从知晓,除非编剧亲自分享。《扫毒风暴》目前在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上的真实感都做得相当出色。观众不禁会想,剧中的环境是否与编剧的生活经历有关?如果真是如此,这无疑是剧集的一大亮点,是其他人难以模仿的特色。
接下来谈第二点,编剧的叙事技巧。所谓叙事技巧,就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时,运用的各种叙述手段。一个相同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讲,往往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扫毒风暴》巧妙地从一场反派婚礼的镜头入手,逐渐展开正邪双方的对抗,逐步加深冲突。同时,还通过引入第三方反派角色,增强了剧集的悬疑感和复杂度。陈育新编剧成功地通过这种“多故事线并行”的方式,拉开了整部剧的悬疑大幕。
此外,剧中也巧妙地埋下了多个悬疑点,令观众在追剧时充满好奇。例如,段奕宏饰演的男主角与左小青饰演的角色在理发店的对话中,悄然揭示了男主角的另一个身份,而这个身份的背景,剧集在开头并未做过多交代。这种精心设计的悬疑点,让观众对剧情充满期待,推动了剧集的节奏。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缉毒题材的电视剧,难免会涉及一些“色彩性”内容。回顾过去,二十多年前的缉毒剧往往会追求大尺度,包含大量不适宜儿童观看的情节。而《扫毒风暴》在这方面保持了一种相对克制的态度,既没有回避这些真实存在的“灰色”内容,也没有将其作为叙事的主体。剧集对于这些内容的处理非常得当,既真实又不过度,体现了编剧的成熟叙事观念。
关于剧中的拍摄手法,有观众批评其镜头晃动,甚至有些人将其与“娄烨风格”相提并论。对此,我认为,这种批评其实见仁见智。我个人在观看时,并未觉得镜头的晃动影响观看体验,反而认为这种手法更增加了代入感。例如,当我们走动时,眼前的画面也会有晃动感,这种镜头运用,正是为了呈现人物的动态状态,强化了剧集的真实感。
综上所述,《扫毒风暴》凭借其扎实的编剧功底和细腻的叙事技巧,成功营造了浓厚的真实感,目前来看,剧集并没有明显的短板,极有可能成为这一档期的爆款之作。(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