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晓
编辑/筱晓
年轻时横跨评书、主持、影视三界的王刚,晚年却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舆论风暴。
“鉴宝门”一锤砸碎嘉宾2亿富豪梦被骂到退网,却在58岁迎娶娇妻喜得贵子,甚至被传出卖掉过亿豪宅移居海外。
张国立更是毫不留情的调侃他,明明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为儿子的奶粉钱而四处奔波。
然而,被好友用玩笑话撕开了体面的王刚,2025年高调现身哈尔滨大剧院后,才发现77岁的他已经走上了另一条上坡路。
演活贪官也是本事
“成也和珅,困也和珅”这句影视圈流传的评价,足以说明王刚塑造的这个角色有多深入人心。
但鲜为人知的是,让王刚功成名就的角色,最初却差点与他失之交臂。
1994年,《宰相刘罗锅》剧组正在为和珅选角,导演看中了王刚的主持功底,就想请他试试剧中的一个小角色。
谁料王刚看完剧本后,对和珅的剧本产生了兴趣,这个贪官可不简单,表面溜须拍马,实则心机深沉,非常具有挑战性。
于是他来了劲头,竟然主动向导演请缨,凭借一段即兴表演征服了所有人。
之后为了在细节上不翻车,他翻遍了清史资料,发现历史上的和珅其实是个美男子,并非民间传说中脑满肠肥的形象。
于是他在造型上做了减法,着重用眼神和小动作展现角色的狡黠。
剧中有场戏,和珅被乾隆当众训斥,他先是扑通跪地,眼神却飞快扫过周围官员的表情,这个细节被观众称为"演活了官场老油条"。
有意思的是,连历史学者都评价他演出了和珅的灵魂,那种在权力场中左右逢源的生存智慧,远比正史记载更为鲜活。
甚至有观众写信给纪委,举报演员王刚总演贪官,是不是现实中也有问题,这一评价让王刚哭笑不得。
多才多艺年少成名
“王刚之后,再无和珅”,从此清代第一贪的名头和“王刚”俩字牢牢绑定。
但在成为"和珅专业户"之前,鲜少有人知道,王刚的声音早已响彻全国,成为无数少女的梦中情声。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布,悄悄笼罩了这座松花江畔的城市..."1982年,随着电台里王刚动情的描绘,全国的听众似乎都陷进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这档电台评书节目,创下了至今难以打破的纪录,3亿听众同时锁定,相当于当时中国一半的人口都在追更。
邮局每天收到的听众来信能装几个麻袋,有听众在信里说"听完节目彻夜难眠",更有狂热者专门坐火车到电台门口,只为见一见这个声音背后的男人。
王刚用一把嗓子征服了半个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最早的"声音顶流"。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后来在屏幕上插科打诨的演员,年轻时是正经的"体制内精英"。
1948年出生的王刚,早年间在吉林军区文工团当文艺兵,后来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
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练就了堪比专业配音演员的声线控制力。
他能在评书里一人分饰多角,男女老少、善恶忠奸,仅凭语调转换就能让听众分清角色,在当时堪称一绝。
当听众还在为他的评书着迷时,王刚却已悄悄完成了蜕变,转型成为了电视主持人。
1986年,他接到了央视春晚的邀请,成为那一年的主持人,并开创了用英语直播春晚的先河,但这一口流利的英文,却为他晚年被传出移民而埋下了伏笔。
三场风波人生变轨
在事业如日中天时,王刚恐怕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一档收藏节目被推上风口浪尖。
2012年,《天下收藏》节目中的"砸宝事件"突然发酵,让这位老艺术家一夜之间变成了“老眼昏花”。
事情的起因是节目中一个环节,专家鉴定为赝品的藏品,之后将由王刚亲手砸碎。
这一幕刺激的很,举槌砸的是藏宝人对赝品的深恶痛绝,但万一其中有被误判的真品呢?
本来观众们要得就是这一锤子的爽感,却没想到怕什么就来什么,真有鉴宝人明明签了砸宝协议,却翻脸不认人了。
其中就有一位藏家,坚称自己的是真品还拿出了别处的鉴定书,说被王刚误砸损失2个亿,最终节目组被告上法庭。
尽管最终法院判决节目组胜诉,认定被砸物品确为仿品,但"王刚错砸文物"的标签却像牛皮癣一样贴在了他身上。
更棘手的是,这件事引发了连锁反应,有网友翻出节目中被砸的其他藏品,质疑鉴定专家的资质。
甚至有文物保护组织公开谴责这种"暴力鉴宝"的形式,王刚在采访中无奈表示,手上的锤子比想象中的要“沉”。
舆论的洪流一旦形成,真相往往变得不再重要,紧接着王刚的名声一跌再跌。
2025年,有网友发现王刚清空了社交账号,随后就有人拍到他住在美国洛杉矶的照片。
"王刚移民美国"的消息瞬间引爆网络,评论区里"赚够钱就跑"、"爱国人设崩塌"的指责铺天盖地。
事实上,王刚很快通过工作室辟谣,称只是去美国探望留学的儿子,从未改变国籍。
但这场风波让他损失惨重,不少代言品牌纷纷与其解约,连他参与录制的综艺节目也临时删减了他的镜头。
然而,比事业争议更让网友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三段婚姻。
尤其是与小20岁的郑艳东结婚,60岁高龄喜得贵子的消息,让他成了八卦头条的常客。
"老来得子压力大"、"为赚奶粉钱接烂片"的说法在网上流传,甚至有人翻出他与前两任妻子的过往,编造出"情感渣男"的狗血剧情。
面对这些非议,王刚在一次访谈中罕见动了怒:"我的婚姻状况是私事,为什么要被外人指手画脚?"
他坦言,与郑艳东是因大提琴结缘,两人感情稳定,"老来得子是福气,我有能力给家人幸福"。
但这番话并没有平息争议,反而被解读为"欲盖弥彰"。
2023年,75岁的王刚出现在话剧《断金》的巡演舞台上,当他与张国立、张铁林这组"铁三角"再次同框时,台下观众瞬间沸腾。
但演出结束后,"老戏骨晚节不保,为捞金过度消耗情怀"的评价又出现在网络上。
七旬之后仍在舞台上坚守,到底是老当益壮还是为钱奔波?
有网友测算出在他60岁生子后,每年至少要接4部戏才能维持家庭开支。
不过熟悉王刚的人都知道,他对舞台的热爱恐怕远超金钱,在话剧《断金》的排练现场,他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
2025年,王刚依旧是那幅富态的模样,但身上却显得清瘦,他穿着黑色的褂子,坐在哈尔滨大剧院的舞台上。
77岁的他单是登台后往那一坐,故事感就扑面而来,整个人散发着老艺术家的从容。
而这位看似传统的老艺术家,其实很懂年轻人的世界。
直播中有网友刷"和珅出来接驾",他立刻配合地拱手作揖,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这种接地气的表现,让他收获了不少年轻粉丝。
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对错,不过是在不同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罢了。
如今77岁的王刚,依然活跃在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中,或许这就是对所有争议最好的回应,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