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大结局揭示了不同人物的命运,他们的选择与结局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与冲突。保护伞们纷纷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姜红军因收受300多万现金和28根金条,被判刑16年。然而,谢鸿飞的结局却更为悲剧性,他虽仅收受了80万价值的金条,但在专案组准备逮捕他时,选择了跳崖自尽。若他选择接受法律的制裁,或许不会面临死亡,更何况他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赡养。那么,是什么让谢鸿飞做出了这个极端选择?
谢鸿飞一出场便让观众对他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黑社会的保护伞。尤其在万海案的审理过程中,谢鸿飞的焦躁不安令大家愈加质疑他的动机。庭审时,张文靖喊冤,而谢鸿飞作为检察官,竟在法官还未开口之前,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呵斥,这一行为使庭审被迫中止。事后,他立即前往看守所威胁张文靖。这种行为展现了他的急躁与不谨慎,也让观众将他与剧中的反派人物联系在一起。
当指导组到东平调查乔振兴之死时,洪亮发现死因有异,决定为其进行第二次尸检。乔振兴正是因万海案而死,谢鸿飞作为该案的检察官,立即受到怀疑。洪亮向李人骏通报后,第二天一早,乔振兴的尸体却被火化。谢鸿飞的行为让指导组的怀疑更加笃定。身为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他显然知道这个电话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却依然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
随着调查的深入,谢鸿飞逐渐暴露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指导组在他的家中搜出价值80万的金条,这些金条被藏匿在他家鸡窝里,谢鸿飞的种种行为无意间将自己推向了悬崖。他是否有意为之?从他跳崖自尽的决断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谢鸿飞的堕落并非源自内心的邪恶,而是被现实逼迫。在母亲和妹妹生病的情况下,他身为检察官,无力为家人提供帮助。此时,黑社会趁虚而入,提供了金钱与教授,诱使他一步步滑向深渊。尽管如此,谢鸿飞并非本性恶劣。他曾带领一群年轻检察官,如乔振兴、洪亮、李人骏,指导他们办理案件,传授道德底线。自己一生清正廉洁,直到亲人患病,才不得不做出屈服。
尽管谢鸿飞在黑社会的操控下为其提供了某些便利,他始终受到了良心的煎熬。他并未动用过一根金条,甚至保留了发票以备不时之需。他内心的不安与自责,使得他几乎处于时刻紧绷的状态,深怕自己会被揭露。如果指导组未能查出他,他或许最终会在内疚中崩溃。
尤其是当洪亮亲自前来抓捕并审讯他时,谢鸿飞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搜出金条后,他在洪亮面前哭泣,请求他保留最后一丝体面。洪亮则完全无法理解他内心的挣扎,眼中只有对与错。谢鸿飞一想到,自己会坐在被审判的席位上,而审讯他的正是自己一手培养的徒弟洪亮,他心中的屈辱与不甘让他彻底无法承受。
谢鸿飞此生最牵挂的便是母亲,母亲的病情让他沦陷于黑社会的陷阱。然而,他的堕落也换来了母亲最后的安宁。在母亲心中,谢鸿飞是她的骄傲,是她的希望。若谢鸿飞被抓,意味着他将面临牢狱之灾,这对母亲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谢鸿飞无法忍受母亲的失望,因此,他选择了离开,而不是继续苟活。
从法律角度来看,谢鸿飞受贿的金额与他所为黑社会做的事,事实上并不比姜红军严重。姜红军被判16年,刑期结束后还不到60岁,能够重新融入社会。而谢鸿飞即便被判刑10年以上,出狱时仍不至于70岁,完全可以过上平凡的生活。虽然他可以选择悔过自新,但内心深处的执念让他无法走出这条心理阴影之路,最终他选择了结束一切。
对于谢鸿飞的死,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分享你的观点,与大家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