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至今难以理解,为什么孟小冬最终选择了在台北度过她的余生。
孟小冬的戏曲人生起步极早,七岁便开始登台表演,九岁便拜师学艺,十八岁时,她专攻老生戏,渐渐在京剧界崭露头角。十八岁那年,她与梅兰芳合作了《游龙戏凤》,那一场演出,她完全投入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此后,梅兰芳和她的合作次数不断增多,两人之间的默契也越来越深,最终,不仅艺术上的合作成就斐然,他们之间还传出了绯闻。第二年,年仅14岁的梅兰芳迎娶了孟小冬,这段婚姻便从此开始了。
然而,在梅兰芳迎娶孟小冬之前,他已经有了两位妻子,孟小冬进入梅家的位置显得尤为尴尬。更令人心碎的是,梅兰芳的母亲去世后,孟小冬前往梅家为母亲披麻戴孝,却遭到二夫人安排的下人拒之门外,这一事件让孟小冬彻底明白,自己在梅家的地位始终无法得到认可。她意识到,无论怎样努力,她永远也无法成为梅兰芳的正妻。
1931年,孟小冬向梅兰芳提出了离婚的请求。婚姻解除了,但孟小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释放,她的心情跌入谷底。她一度闭门谢客,独自居住在天津,痛苦至极。甚至一度传出她绝食的消息,且有传言称她可能已经皈依佛门,寻求心灵的安宁。
至于他们婚姻破裂的原因,外界众说纷纭。孟小冬在公开信中明确表示,她渴望的并不是那种割裂开来的爱情,而是一份专一、深沉的情感。她需要的是真正的依靠,而梅兰芳并未能给她这样的承诺和保障。
孟小冬的生活在离婚后陷入孤寂,直到另一个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那便是杜月笙。杜月笙对京剧有着浓厚兴趣,曾亲自拜师学艺,而他的妻子姚玉兰也是京剧圈中的知名人物。杜月笙早年就对孟小冬暗生情愫,但由于孟小冬嫁给了与自己关系深厚的梅兰芳,杜月笙便放下了这份心思。然而,当孟小冬与梅兰芳离婚的消息传出后,杜月笙再次燃起了心中的情愫。于是,他邀请孟小冬参加自己家族的祠堂落成仪式,然而,此时孟小冬刚刚经历了婚姻的创伤,心情低落,不易接近。
接下来的十年里,孟小冬依旧独居,并专心向余叔岩学习,五年的学习生涯成为她内心疗愈的一部分。而杜月笙,尽管暂时未能接近孟小冬,始终未曾忘记她。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杜月笙决定离开中国,前往香港。在离开前,他毫不犹豫地带走了孟小冬,生怕失去与她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之前,章士钊曾劝说孟小冬回内地,但她并未答应。她考虑到杜月笙的存在,若杜月笙回去,其他人也许会随之而来,情况可能会变得复杂。最终,1950年,杜月笙和孟小冬结为夫妻。次年,杜月笙去世,孟小冬再次感受到人生的剧变。
尽管周总理曾多次邀请孟小冬回到内地,但她的顾虑始终未能消除。最终,姚玉兰和陆京士鼓励她前往台湾,并告诉她不必过多担忧。孟小冬便顺利前往台湾。1967年,她抵达台北,但她并未和姚玉兰等人住在一起,依旧选择独居。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继承了他两万三千美金的遗产。然而,杜月笙死后,孟小冬再也没有公开登台演出,即便偶尔兴起,她也只是在私下自娱自乐,闭门清唱。从未允许任何人打扰她的私密世界。
当她得知梅兰芳在北京辞世的消息时,孟小冬轻声低语道:“一切都过去了。”她亲自刻了一块梅兰芳的牌位,和杜月笙的牌位并排放在神龛上,随后恭敬地烧香祷告,心中似乎早已没有了过往的执念。
如今,岁月如烟,所有的故事都在孟小冬那一句简单的话语中消散,仿佛从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