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大结局播出后,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的痛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许多人在看完结局后感到愤怒与失望,纷纷涌向社交平台吐槽。大结局播出后,仅仅几个小时,豆瓣评分便从7.8分跌至7.5分,现在更是降至7.2分!这一变化显示了观众对结局的不满,也引发了“《以法之名》烂尾”的话题在网络上迅速升温,导演傅东育也在面对激烈的反应时表示“反省”,称“开篇节奏太慢,剧情拖沓,演员选择有误”,但这番言论并没有平息观众的不满,反而引来更多的批评,甚至有人情绪激动到要求“给导演寄刀片”。
在这场口水战中,万海的角色成为最让观众难以释怀的焦点。从剧集一开始,万海便被误判为“黑社会”,然而在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他始终未能恢复清白,最终在即将迎来翻案的关键时刻,却因为突发心脏病死亡。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万海的药物竟被人悄然调换,这直接导致了他的猝死,这一情节的安排让许多观众觉得极为不公。
有不少人原本期待万海能够和儿子万潮团聚,迎来正义的胜利,然而结局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万海的扮演者杨烁,在看到这一结局后也感到相当震惊,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文提到:“以后不用再背口供了,这次是真的没招了……”他进一步表示,自己都未曾预料到角色会以这种方式谢幕。网友们纷纷感到心疼,甚至有粉丝留言称:“我花了18元,只为了看万海和万潮团聚,结果却是这样的结局。”杨烁回复时幽默道:“我也花了(并附上哭泣表情)”,原来他也是在大结局播出后才知道自己饰演的万海将面临这样的命运。
杨烁曾在剧集拍摄期间提到,刚开始拍摄时,他的第一场戏便是被锁在审讯椅上,“接下来的几个月,都是换地方、换人,不停地进行各种审讯”,这种经历让他直到杀青时都没搞明白自己饰演的角色究竟会如何结局。甚至在大结局播出前,他还发文询问“万海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曾经他自信地表示,万海不会在剧中被关押36集,因为“那种情况是不可能的”,但当他看到最终的结局时,不禁感叹:“看来我真的得罪导演了。”
这部剧让许多观众感到无法接受的,正是万海的死因以及结局的仓促。剧中,万海始终未能走出监狱,而在冤屈即将得以平反的时刻,却因为反派的恶意行径而死于非命。许多人在看完这一结局后表示:“明明故事的核心是万海的冤屈,怎么能让他死在黎明前?”而剧中的反派角色,尽管都被揭露出来,最终却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许多人因此对结局的安排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对于万海的死,一些观众认为这是对现实中冤案难以平反的深刻隐射,体现了社会的无奈与残酷。然而,更多人认为这样的安排过于草率,缺乏逻辑性,甚至让人感觉导演为了迎合结局的效果而忽视了情节的合理性。万海在剧中多次提到监狱监控存在问题,然而,无论是专业的调查人员,还是管理监狱的相关人员,都未曾对此给予足够重视,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这个情节显得太过突兀,让人感到剧情完全是为了结束而匆忙设定,令观众感到智商被侮辱。
万海的死,是剧中最大的一处漏洞。这一情节看似旨在揭示正义来得迟缓,但实际上却让人感受到创作上的巨大缺陷。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结局不仅没有解答他们心中对正义的期盼,反而让人感到愤懑和失望。原本贯穿全剧的冤屈得以揭示,结果却因万海的突然死去而戛然而止,正义的力量似乎也在这最后的瞬间消失无踪。
《以法之名》无疑是一部敢于挑战的作品,但“敢拍”并不等于“可以不顾逻辑”。剧集中的漏洞和不合理的剧情安排,最终让这部作品的结局变得非常仓促和失望。观众对于结局的强烈不满,显然源于剧情的不合理与创作上的疏漏,尤其是万海的死,直接打击了观众对正义的期待和对剧集质量的信任。总而言之,《以法之名》的结局虽然敢于冒险,但它最终给观众带来的伤害和失望,才是这部剧最令人痛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