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这部剧已经在央视完美收官,但它所引发的讨论却依然在持续,成为观众们热议的话题。
从头到尾,剧中的黑恶势力核心人物、天龙集团的董事长陈胜龙,几乎全程都在天龙集团大厦里吃火锅。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其他黑恶势力成员或者保护伞进行碰头时,火锅几乎成了陈胜龙的标配餐食。就连他和熊磊一起逃亡时,最后的餐点依然是火锅,仿佛火锅成了他生活的象征。尽管火锅一直出现在剧中,观众对这一情节的反应却不尽相同,不少人甚至感到有些厌倦。
而在禹天成与陈胜龙、熊磊的互动中,火锅和烤肉似乎成了他们的标配食物。既然如此,为什么陈胜龙会偏爱火锅呢?难道他不觉得腻吗?
回溯陈胜龙的过去,我们可以发现,小时候失去父亲后,母亲也抛弃了他,导致他早年生活贫困、艰辛。为了生存,他只能捡别人的剩饭剩菜充饥。正因为如此,当他遇到禹天成时,禹天成正吃着烤肉,这也意味着,陈胜龙离开母亲后,吃的第一顿好饭便是肉。而禹天成,除了钟爱烤肉外,火锅也是他的一大爱好。作为禹天成的“弟子”,陈胜龙自然会模仿他,学习火锅这一习惯。
然而,在天龙集团大厦内,陈胜龙偏偏选择了吃火锅,而非烤肉,而且每次都是坐在矮桌子上,搭配马扎,这又有何深意呢?烤肉和亲自分肉的环节,显然是禹天成的专属行为,而陈胜龙却不敢模仿,因为这不仅仅是食物的选择,更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火锅的出现,既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又暗示着利益的共享,强调每个成员在这个“共同体”中的相互依赖与无可分割。
尤其是在《以法之名》第12集中,当黑恶势力杀害乔振兴的金海歌厅一事被曝光,陈胜龙愤怒之下踢飞马扎,气氛愈加紧张。此时,黑恶势力成员没有动筷子,熊磊立刻提醒:“吃啊,不吃他更不高兴。”熊磊的话非常直接,暗示着这个“锅”是无法拒绝的,哪怕心里有所不满,也只能接受,否则陈胜龙的怒火将带来严重后果。
同时,陈胜龙还用火锅这一形式防止有人暗中下毒。在黑恶势力内部,虽然表面上看似团结,实则充满了算计和背叛。陈胜龙深知,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警觉,防范暗箭。
值得一提的是,谢鸿飞等保护伞也曾与陈胜龙一同吃火锅。谢鸿飞这类人物,通常属于传统主流社会的人物,和陈胜龙这种草根出身的黑帮头目常常是天壤之别。然而,陈胜龙通过与他们一起坐在马扎上吃火锅,将他们的阶层地位与自己拉平。每次聚餐,陈胜龙都坐在主位上,巧妙地通过食物和座位安排展现自己的主导地位。
在与柳韵的冲突中,陈胜龙的一句“坐!”无疑是对柳韵身份的挑战。让柳韵坐到火锅旁的马扎上,就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羞辱。他骨子里自卑,即便拥有财富,仍觉得自己不足,因此他通过这种方式去贬低别人,拉低他们的社会地位。
陈胜龙虽然身处黑恶势力,但他依然试图与手下建立起亲近的关系。通过集体吃火锅,他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得以拉近,彼此更加忠诚。黑帮内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火锅不仅能刺激食欲,还能缓解紧张的情绪。
此外,火锅也成为了陈胜龙情感的寄托。15年前,江远因酒后飙车致人死亡,陈胜龙为他顶罪,导致自己驾照被吊销,无法再开车。于是,他只能在天龙集团大厦顶层飙卡丁车,寻找失落的刺激。毕竟,陈胜龙本就有些疯癫,喜欢挑战极限。通过这种极限运动,他不仅找到了刺激,也能在手下和保护伞面前展现自己的威慑力。
与陈胜龙的火锅相比,禹天成的烤肉则代表着另一种权力象征。禹天成亲自烤肉、分肉,这一行为实际上是在宣示自己的权威,提醒陈胜龙等人“谁才是老大”。每次与陈胜龙和熊磊一起烤肉,禹天成都在通过这一行为强调他们应该永远牢记恩情。
《以法之名》中的角色行为,都是由他们各自的成长背景、性格特征以及内心世界所驱动的。陈胜龙偏爱火锅,而禹天成钟情烤肉,这两者的区别,正是剧中对权力、身份、尊严的深刻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