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部电影突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收获了好评,那就是由谢苗主演的电影《目中无人》。谢苗在片中饰演的“捉刀人”角色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个角色的独特魅力在于他那一双错骨手、一把神秘的听风刀以及那一招“楼兰斩”,每个细节都令观众为之一振,仿佛他所展现的每个动作都能撼动天地,帅气得让人无法忽视。
在电影中,谢苗饰演的角色自称参加过睢阳保卫战,他的身份更加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睢阳保卫战到底是怎样的战斗,能让一个“杀神”走出战场?这场战争,简直是历史中的一大奇迹,充满了无尽的壮烈与传奇。
这场战斗发生在唐朝的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刻。安禄山在攻陷洛阳之后,宣布自己称帝,建立了“大燕”,这给唐朝带来了无尽的动荡。叛军四起,不仅朝廷内部争斗不断,而且唐朝的边疆也风雨飘摇。睢阳作为中原与南方之间的重要关隘,成为了叛军必须要攻占的战略要地。
安禄山死后,他的儿子安庆绪派出了尹子琪,带领着十几万兵力向睢阳进发。睢阳的防守,显然成了安庆绪战略中的一个关键所在。睢阳的守城将领张巡,曾在撤退中得知尹子琪的兵力,便决心守住这座城池。他集合了三千余名残兵,与睢阳的太守许远一起,展开了长时间的坚守战。
尹子琪对睢阳城的占领有着十足的信心,他认为以自己二十万的兵力,攻下睢阳城简直是易如反掌。然而,他遇到的却是张巡这位不屈的将军。张巡并没有因为兵力悬殊而气馁,相反,他以顽强的意志力激励士兵们,一次次顶住了尹子琪的猛攻。
睢阳城的城墙逐渐破损,张巡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拆除城内的围墙将其修补,将折断的兵器替换成石块和火把。无论敌人怎么攻击,他都尽力利用一切手段进行防御,因为他深知,如果睢阳失守,叛军就会继续向南推进,危害整个江淮地区,届时将有无数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尹子琪在攻击无果后,决定改变策略,他试图围困睢阳,切断城内的补给线,打算以此拖垮张巡。然而,张巡并未轻易就范,他常常亲自带队突袭敌军,在周围收割粮草,尽管这种方式在人数上的差距下显得微不足道,但却能勉强支撑一段时间。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张巡派遣了南霁云带领三十骑兵出城寻求援助。
南霁云知道,这一趟可能是睢阳最后的机会。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带领着三十名骑兵突围,穿越敌军的重重包围,前往周边寻求援兵。他先找到许叔冀,希望他能出兵支援,却被许叔冀拒绝,后者因恐惧而选择不顾大局。南霁云气愤不已,甚至破口大骂,却无法改变许叔冀的决定。接着,他又找到了贺兰进明,希望后者能提供援军,但贺兰进明担心自己守城的空虚,最终拒绝了请求。南霁云愤怒至极,誓言如果自己能活着回来,一定会找贺兰进明算账。
无奈之下,南霁云只得从其他地方借来不到三千人的援兵,但在返回途中,他失去了近两千人。最后,带着不到一千人的残兵回到睢阳。张巡得知情况后,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决定以更极端的方式坚持下去。他命令将士们将盔甲熬煮成食物,而当这些食物耗尽后,他甚至亲手杀了自己忠诚多年的小妾,将其烹煮作为口粮。许远也采取了相似的手段,用身边奴仆的生命来支撑军队。为了赢得这场生死存亡的战斗,张巡和他的士兵们已经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人性与底线。
尹子琪始终未能攻克睢阳城,最终他只能决定发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力图一举解决这场持久战。战斗极为惨烈,最后,凭借人数上的压倒性优势,尹子琪终于捕获了张巡。睢阳城也在这时彻底失守。尹子琪进入城内,看到的一幕令他震惊不已:原本三万多人的睢阳城,现在竟只剩下不到四百人,而这些人几乎都已经被张巡和他手下的将士吃掉。
尹子琪愣住了,迫不及待地问张巡为何如此拼命,张巡则冷静回答:“如果让你的军队攻入江淮,死的不仅仅是这三万多人。”尹子琪震惊于张巡的决心与勇气,知道此人绝不可能投降。最终,他将张巡、南霁云等将领斩首示众。
张巡以极其少的兵力抵抗了敌人十三万大军,历时近十个月,期间发动了超过四百次的激烈战斗,歼敌超过十二万人,每个士兵平均击杀敌人17人。这一战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壮举。张巡的坚守,为唐朝的恢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唐军能够收复失地,并在短短十天内,夺回洛阳,遏制了叛军的南下之势。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对张巡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也有人站出来批评张巡在战争中不择手段,残忍杀戮百姓。但张巡的好友李瀚为他辩护,最终唐肃宗认定张巡功大于过,追封他为“通真三太子”,铭记这位历史上罕见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