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底,俞敏洪在一篇公开文章中透露,2024年是他人生中最难熬的一年,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梦。是什么让这位一直以励志和乐观著称的他,在这一年年末发出了如此悲观的感慨呢?
答案很简单——“东方甄选”。俞敏洪自己也坦言,正是因为“东方甄选”,他在去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网络暴力。一场网络围攻突然席卷而来,来自陌生人的言语攻击铺天盖地,让他这个曾以励志故事获得无数粉丝支持的人,几乎不知如何应对。
回顾一下,2018年左右,短视频和直播带货迅速崛起,成为了新的热门产业,许多明星和商业大佬纷纷投身其中,想要分得一杯羹。然而,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培训行业却悄然走向衰退。对于有着深厚教育背景的俞敏洪来说,看到自己曾经努力建设的新东方面临困境,心情可想而知。毕竟,30年的心血一旦崩塌,所带来的不仅是事业上的挫败感,更是对自己团队的责任感。
对于俞敏洪而言,他无法眼睁睁看着这些曾与自己并肩奋斗的员工陷入困境。新东方虽然已经面临危机,但依旧有一批优秀的骨干力量。他完全可以选择抽身而退,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这些陪伴他走过风雨的员工们将会面临困境,俞敏洪无法心安。
2025年,俞敏洪在朋友圈宣布“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的课桌椅将捐赠给乡村学校”,正式宣告新东方的结束。然而,正当人们感叹“新东方时代”落幕时,俞敏洪却带领着新东方的教师团队,成立了“东方甄选”,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农村产品销售,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俞敏洪的决策无疑展现了他的远见和魄力。在新东方困境之际,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带领团队重新出发。也正是他与众不同的执着与担当,使得他深受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和尊敬。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一群以教书育人著称的教师,转身投身直播带货,是否能够适应这种转型呢?从某种角度看,教师与带货主播的角色有些相似:他们都需要站在舞台前向别人传递信息。教师传授知识,带货主播则是向观众推荐产品,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一种输出。不过,这种转型的背后却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些人认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而直播带货过于趋利,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对教师形象的亵渎。
然而,事情并非只有黑白两面。关键在于老师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外界的评价。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何况有些职业偏见本身就带有刻板印象。教师们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
尽管争议不断,但俞敏洪无疑走对了方向。东方甄选一经推出,就为直播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与那些千篇一律的直播带货不同,东方甄选的直播风格独树一帜。主播们不仅介绍产品的特点,还详细讲解产品的来源,比如讲述一粒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甚至穿插一些农业知识。这样与观众分享知识的方式,让观众在购物的同时,也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新颖的直播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带货直播的单调,也使得东方甄选在众多直播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直播带货行业的佼佼者。
但随着品牌的崛起,俞敏洪面临的困境也逐渐显现。假设一个老板经营一家火爆的餐厅,餐厅之所以生意兴隆,部分原因是厨师的厨艺受到了众多食客的喜爱,甚至积累了大量粉丝。原本这是双赢的局面,但慢慢地,老板发现,餐厅的火爆似乎更多依赖于厨师的个人魅力,而不是餐厅本身。老板逐渐感到焦虑,因为如果厨师有一天离开,餐厅的生意能否维持下去呢?
这种情感上的冲突,其实也类似俞敏洪所面临的情况。尽管俞敏洪创建了“东方甄选”,但最终带来巨大关注和流量的,往往是这些教师们本身,而非品牌本身。这种局面让俞敏洪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一度后悔。如果早知道会有如此多复杂的情感冲突和纷争,他或许会选择在新东方结束后就彻底隐退。
俞敏洪的个人经历本身就充满了跌宕起伏。出生在普通家庭,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考上了北大,之后创办了新东方。无论是多次高考失利,还是新东方的艰难起步,他都能从外部的打击中站起来,凭借自己的韧性走到今天。然而,面对内部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他却显得有些无力。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早知道“东方甄选”带来的种种麻烦,他可能会在新东方结束后就选择隐退。
最后,俞敏洪在文章的结尾恳请大家不要再继续对他进行网络暴力。他强调,自己不希望这场风波影响到家人和同事的正常生活。对于过去的争议,他表示自己已经尽力做到妥善处理,力求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