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台柱子到被"封杀"23年,如今陈佩斯王者归来,多少人红了眼(央视春晚舞台搭建)

从春晚台柱子到被"封杀"23年,如今陈佩斯王者归来,多少人红了眼(央视春晚舞台搭建)

说起陈佩斯,很多人脑海里会蹦出那个光着膀子、满嘴面条、咧嘴傻笑的家伙。

198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他和老搭档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一夜爆红。

那会儿的春晚还不是现在这种花里胡哨的大杂烩,简简单单的舞台,靠的就是演员的真功夫。

陈佩斯那夸张的肢体、灵动的表情、加上节奏感爆棚的台词,愣是把一个吃面条的日常小事演成了全国人民的集体记忆。

那句“吃面条,吃面条!”至今还有人拿来调侃。

陈佩斯家里有着浓厚的艺术基因,他的父亲陈强是电影圈的老戏骨,演《白毛女》里的黄世仁,演得太好,观众恨不得冲上台揍他一顿。

陈佩斯这名字也挺有意思,来自父亲在匈牙利演出时对布达佩斯的纪念。

哥哥叫陈布达,他就是陈佩斯,弟弟妹妹也沾了点这地名的边儿。

80年代的陈佩斯,简直是喜剧界的顶流。

他和朱时茂的组合在春晚舞台上几乎无敌,《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每一部小品都成了经典。

那个年代,电视机是稀罕物,春晚更是全家老少的年度盛宴。

陈佩斯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夸张却不浮夸,接地气又不低俗,带着点卓别林式的肢体幽默,又有老北京胡同里那种市井的机灵劲儿。

他的小品不光让人笑,还总能让人品出点生活的酸甜苦辣。

1984年他还凭借电影《夕照街》拿下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又凭《少爷的磨难》摘得小百花奖最佳男主角。

可以说,那时候的陈佩斯,就是中国喜剧的一张名片。

可谁能想到,这位春晚台柱子、观众眼里的“开心果”,在90年代末却突然从荧幕上“消失”了。

坊间传言他被“封杀”,整整23年没再登上央视的舞台。

事情的起因,至今众说纷纭,公开的信息里,提到1998年前后,陈佩斯发现某电视台未经授权播放了他的经典小品《吃面条》《卖拐》等作品。

他和朱时茂一怒之下把电视台告上了法庭,要求维护自己的版权。

这在当时可是个大胆的举动,那年头,版权意识还没那么普及,很多人觉得“播你的作品是给你面子”。

这场官司虽然胜诉了,但也让陈佩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他和央视的关系变得微妙,春晚的舞台从此对他关上了大门。

这23年里,陈佩斯没闲着,但他选择在话剧领域深耕。

2001年他创立了大道喜剧院,把重心从荧幕转向了舞台。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红遍全国的喜剧明星,为啥要跑去搞话剧?

那可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观众少,票房低,还得一场场巡演,累得像个老黄牛。

可陈佩斯偏偏倔,他说:“戏是演给人看的,剧场虽小,但能让人看得真切。”

从《阳台》到《老宅》,再到后来的《戏台》和《惊梦》,陈佩斯的话剧作品每一部都像是在打磨一块璞玉。

他不光演,还自编自导,甚至亲自抓舞美、道具、灯光,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2008年的《阿斗》,他一改往日的草根形象,演了个昏庸的帝王刘禅,愣是把一个历史笑柄演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悲凉。

2015年话剧《戏台》首演,这部戏成了他艺术生涯的一个巅峰。

豆瓣评分高达9.1,仅次于人艺的《茶馆》,巡演十年,场场爆满,观众从60后到00后,跨越好几代。

这期间,他也试过重返荧幕,2015年,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在央视一套播出,时隔16年重回央视,可惜反响平平。

陈佩斯自己也说,电视和电影的创作环境变了,胶片时代的那种纯粹已经很难找回。

他更喜欢舞台,因为那里能让他和观众直接对话,没有剪辑,没有滤镜,只有真刀真枪的表演。

2025年7月25日,电影《戏台》上映。

这部改编自同名话剧的影片,是陈佩斯时隔32年重返大银幕的作品。

71岁的他不仅自编自导,还亲自出演戏班班主侯喜亭。

影片讲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五庆班戏班在演出《霸王别姬》前夕,遭遇的一系列荒诞事件:

包子铺伙计被误认成名角,军阀大帅蛮横要求改戏,台前台后乱成一团。

笑料百出,却又处处透着心酸。

为了这部电影,陈佩斯下了血本,据报道,他抵押了北京的房产,儿子陈大愚也拿出积蓄支持父亲。

投资方五次撤资,理由是“没人会看一个71岁老头主演的电影”。

预售初期,票房仅26万,院线经理甚至把《戏台》排到午夜场,和那些“10块钱随便看”的片子放一块儿。

可陈佩斯没退缩,他带着主创跑路演,挨个城市跟观众见面。

结果点映口碑炸裂,票房从26万逆袭到6000万,上映5天破2亿,豆瓣评分8.0,成了2025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电影《戏台》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部影片的胜利,更像是陈佩斯对自己艺术生涯的一次总结。

他在片中饰演的侯喜亭,是个在乱世中挣扎的戏班班主,面对军阀的压迫,他忍辱负重,却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宁愿挨枪子也不改戏。

这角色,像极了陈佩斯自己,为了艺术,他可以低头,但绝不低到尘埃里。

他的老搭档朱时茂在首映礼上动情地说:“这片子要是不行,我会比你更难受。”

影片的喜剧风格,延续了陈佩斯一贯的“笑中带泪”。

他曾说:“喜剧不是挠痒痒,笑完得让人有点思考。”

《戏台》做到了这一点。表面上,它是个荒诞喜剧,包子铺伙计(黄渤饰)被误认成名角,军阀洪大帅(姜武饰)蛮横改戏,笑点密集自然。

可深挖下去,它讲的是艺术在权力面前的困境,小人物在乱世中的无奈。

片尾,戏班在炮火中坚持唱完《霸王别姬》,那句“戏比天大”喊出了陈佩斯的艺术信仰。

陈佩斯的艺术成就,早已不局限于春晚小品。

80年代的“二子系列”电影,奠定了中国喜剧电影的雏形;

90年代为《宝莲灯》配音的孙悟空,至今是无数人心中的经典;

新世纪的话剧创作,更让他从“小品王”转型为戏剧大师。

他的大道喜剧院,不仅培养了一批喜剧新人,还让中国话剧市场多了一抹亮色。

2016年,他获“中华文化人物”奖,算是对他艺术贡献的肯定。

在业内陈佩斯是个“老派艺术家”,他不爱综艺,不炒作,采访时也很少提那些陈年旧事。他把精力全扑在创作上,严苛到近乎偏执。

北京电影学者戴锦华评价:“《戏台》的成功证明,真正的好作品永远能找到知音。”

对陈佩斯来说,电影《戏台》更是一场迟到45年的“绝地反击”。

从1980年和父亲合拍《瞧这一家子》开始,他一直梦想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

《戏台》是他71岁时交出的答卷。

更重要的是,《戏台》让人们重新思考喜剧的意义。

在流量当道的今天,很多人觉得喜剧就是堆砌笑料,煽情收尾。

可陈佩斯不这么干,他在《圆桌派》里说过,现在的喜剧爱“喜头悲尾”,是因为创作者功力不够,只能靠煽情凑数。

《戏台》却克制住了煽情的冲动,结尾点到即止,让人欲哭无泪。

这种“笑中藏悲”的表达,正是陈佩斯对喜剧的坚持。

特别声明:[从春晚台柱子到被"封杀"23年,如今陈佩斯王者归来,多少人红了眼(央视春晚舞台搭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金湖农商银行 开展防暴安全演练(金湖农商银行网点分布)

演练以“犯罪分子持械闯入”为预设场景,重点测试智能安防系统协同效能。当“歹徒”触发报警装置后,监控中心与公安机关接警平台同步接收警报信号,声光警报与门禁系统即时响应,形成第一道电子屏障。此次实测验证了一键报警…

金湖农商银行 开展防暴安全演练(金湖农商银行网点分布)

公众号迁移公证是什么?科普要点 + 办理步骤一文看懂(公众号迁移公证费多少钱)

对于材料准备存在困难的用户,现在可通过智能化政务平台快速完成办理。对比采用线上平台办理的案例,某教育机构通过智政通小程序,仅用8小时便取得电子公证书,实现效率提升600%。1. 无需原件≠可以信息不全:…

公众号迁移公证是什么?科普要点 + 办理步骤一文看懂(公众号迁移公证费多少钱)

去新疆拍了上百GB照片,鸿蒙5华为云空间一招帮我腾出手机存储空间(去新疆拍照)

就在我纠结的时候,想起来,前一阵我把这台华为手机升级到了鸿蒙5,为了追剧还订了PetalOne悦享套餐,其中就包括200GB的华为云空间会员服务。 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只要在云空间里开了这个功能,系统就能把…

去新疆拍了上百GB照片,鸿蒙5华为云空间一招帮我腾出手机存储空间(去新疆拍照)

38岁许婧现状曝光:和外籍老公庆周年,曾靠旅行治愈13年情伤(许婧tim)

十年的时光,许婧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样子。 而许婧只发了一句,“他只是个脆弱的孩子,却是我的亲人。”在节目里她金句频出,“离婚不是失败,是给对的人腾位置。” 而许婧自己说,“我宁愿在爱里受伤,也不愿在妥协里老…

38岁许婧现状曝光:和外籍老公庆周年,曾靠旅行治愈13年情伤(许婧tim)

苹果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他们注意到山林中的鸟儿对苹果情有独钟,便赋予了这种果实“林檎”这一名字。遣唐使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中国的技术与文化,也将“林檎”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带到了日本。 到了康熙年间,《群芳谱》为苹果正名,将其称为“苹果…

苹果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被日本人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