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的荔枝》最近成功突破了3亿票房,导演大鹏在综艺节目《毛雪汪》里透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选角内幕——他最初竟打算让李雪琴来演杨贵妃!这一消息在网络上瞬间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惊叹,“一个东北脱口秀演员演古代的杨贵妃?”同时也对“贵妃连脸都不露”的设计纷纷讨论。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个充满争议又富有深意的创作决定。
一、从“李雪琴版杨贵妃”到“一只手的留白”
在大鹏分享的设计稿中,李雪琴版的杨贵妃造型雍容华贵:一袭鹅黄色宫装,满头珠翠,优雅地手持荔枝,宛如一位历史上最美的贵妃。大鹏在《毛雪汪》中解释道,他选择李雪琴是因为她“笑容感染力强,非常符合‘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诗意”,甚至认为她那独特的幽默感能够为角色注入全新的生命。然而,最终成片中的杨贵妃却仅以“一只纤纤玉手”出现,甚至连面容都未曾显现。
这一设计上的大反转引发了观众两极分化的评价:支持者认为“美的定义不应当被局限”,反对者则直言“脱口秀演员演贵妃真不合适”。但大鹏的决定,恰恰体现了电影艺术的深刻智慧——通过留白激发观众的想象。当杨贵妃的具象形象消失后,谁才是“杨贵妃”便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想法,构建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绝代佳人。
二、贵妃不露脸的三大创作考量
1. 打破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
传统影视剧中的杨贵妃常常被描绘为一个符号化的美人形象:柔情似水、国色天香。大鹏坦言:“美没有统一标准。”如果按照李雪琴的形象来演绎杨贵妃,虽然新鲜,但也有可能加深对美的另一种刻板印象。而选择隐藏杨贵妃的容貌,恰恰让观众跳出了“胖美”或“倾国倾城”的框架,回归到诗句中所展现的“妃子笑”这一意境。这样一来,杨贵妃不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观众心中最具象的美。
2. 聚焦故事的核心:小人物的视角
《长安的荔枝》讲述的,实际上是一段“唐代社畜逆袭史”,主角李善德才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而杨贵妃在其中更像是“传说中的存在”。她代表的是权力的奢华和巅峰,但却并不需要具象地呈现。正如网友们调侃道:“让观众记住那个红尘中奔波的小吏,比让大家围观贵妃吃荔枝更有冲击力。”这是一种从“贵妃”到“平凡人”的视角转换,突出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奋斗与不屈。
3. 兼顾喜剧与严肃的平衡
李雪琴以其幽默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但将这种喜剧基因与历史人物结合,可能会打破影片的历史沉稳感。而“大鹏”这一“一只手”的设计,既保留了杨贵妃作为象征性人物的作用,又避免了将她过度娱乐化。这种含蓄的方式,恰恰与马伯庸原著中的“见微知著”的风格相得益彰,让整个故事在幽默与历史感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三、创作背后的深意:电影艺术的多元表现
李雪琴本人回应这个选角时表现出“压力山大”,她既显得谦虚又带着幽默感,反而缓解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而大鹏从最初的“认真考虑选角”到最终的“彻底放弃具象化”的转变,恰恰展现了一个导演的清晰与独立思考——改编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让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
当观众脑补“东北贵妃”的段子时,当影迷争论“杨贵妃究竟该不该露脸”时,电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历史题材。它像那颗穿越千里送来的荔枝,在历史的长河中砸出了一个充满现代感的裂痕,邀请每个人跳进去,填补上属于自己的答案。
那么,如果让你来选角,你会选择谁来演杨贵妃呢?是李雪琴带来的喜剧版杨贵妃,还是按照传统审美选出的绝色美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平行宇宙”版杨贵妃的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