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的大结局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许多人对此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甚至连导演也亲自发文向观众道歉,表示自己正在反思。的确,这部剧的结局让人感觉有些遗憾,存在不少可惜之处。例如,万海的死本应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转折,却因为其无谓的死亡让人感到十分失望。与此同时,剧中的一大矛盾现象便是,剧中的“保护伞”数量竟然远超黑社会势力,令人感到剧情的现实感有所失衡。再者,剧中的罪恶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特别是那些隐藏在背后的保护伞人物,其所造成的伤害更加深远,但罪行的定性却显得过于轻微。至于王华山的逃脱,以及最后案件的侦破完全依赖陈胜龙的录音证据,这种处理也让人感到一种不必要的悬念失望——如果没有那段录音,剧情又该如何推进?
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败笔便是洪亮的性格转变过于突然。在江旭东面前,洪亮原本一直是一个低调、顺从的人,然而,在谢鸿飞自杀跳崖后,洪亮被停职调查,回到家中竟然变得勇敢质问江旭东。洪亮与江旭东之间不仅存在职位上的差距,甚至在家庭地位上,他也只是一个入赘的女婿,多年来江旭东始终没有对他有过实质性的提拔,洪亮的工作能去海州省检察院,很可能只是沾了江旭东的光而已。因此,洪亮突然发力对质江旭东,显得极为突兀和不自然。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江旭东竟然选择默不作声,甚至在江远面前,他的情绪几近崩溃,声嘶力竭地表现出深深的无奈。江远此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对洪亮的尊重,甚至在内心深处,显然是轻视他。江敏则揭示了当年的一些真相,令洪亮了解到,从江远车祸撞死人到后来涉及131案件的所有背景,虽然洪亮早有察觉,但始终没有掌握确凿证据。江远更是通过手机短信,指示禹天成暗杀洪亮,而江旭东作为父亲,似乎对此早有预谋,却并未做出任何阻止,甚至在洪亮离开家门时,他冷冷地警告说:“如果你走出这扇门,就永远回不了这个家。”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江旭东要彻底与洪亮断绝关系,但实际上,他暗示的却是洪亮将会面临致命的威胁。而洪亮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江旭东只是在让他在私人情感与正义之间做出选择,殊不知,这一切其实是江旭东在幕后暗算洪亮的开端。事实上,江旭东早就安排了暗杀计划。万海的死并非意外,而是江旭东为了保守秘密而策划的“人命换人命”的交易。万海曾是知情人,掌握了涉及过往事件的一部分真相,一旦他开口,江旭东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而谢鸿飞的自杀,也是江旭东的提前警告,迫使谢鸿飞不得不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走上绝路。
洪亮因怀疑而开始对江旭东产生质疑,决定深入调查。在寻求真相的过程中,他险些被熊磊撞死,在一个玉米地里,他终于打电话给郑雅萍,表示自己打算实名举报江远的黑社会背景,以及江旭东滥用职权、涉及131案件的种种行为。此时,洪亮终于意识到江旭东所说的话的深意,并决心展开报复,因他明白,江旭东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江远。
江旭东曾在东平是响当当的人物,起初,他也确实是一名出色的干部。然而,随着与禹天成的合作,他逐渐陷入了腐败的泥淖。江旭东表面上总是强调不涉及非法交易,却在背后为禹天成护航,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地利用王大有背后的熊磊来威胁洪亮的生命。洪亮心中积累的愤怒,最终转化为对江远的强烈报复。不论江远是否死于熊磊之手,洪亮通过录音成功地证实了江远的黑社会背景,并最终揭露了江旭东父子背后的腐败。
如果江远没有暗中指使杀害洪亮的行为,或许他最终并不会面临死缓的判决。然而,洪亮的举报无疑是致命的。通过与秦锋联手,并最终获取熊磊的口供和陈胜龙的录音证据,洪亮成功撕开了江旭东家族的面纱,揭露了他们的罪行。江远的判决中,也写明了他无法减刑,足见他涉及黑社会活动的罪行是多么严重。尽管江远十多年前撞人事件的性质并不致命,但正因为他在背后操控了如此复杂的黑暗势力,才导致他最终得到了死缓的判决。
在最后,洪亮的成功举报意味着江远这一辈子都无法再出狱,这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强烈的情感宣泄,也给这部剧的结局带来了一份满意的正义。至于洪亮和江敏的结局,剧中并未明确交代,但根据剧情的走向,可以推测,在父亲和弟弟相继入狱后,江敏可能会选择与洪亮继续在一起。而昔日那个娇惯的大小姐,恐怕再也无法要求洪亮对她唯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