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到一条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42岁的孙俪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演奶奶的角色了。这番话一出,评论区瞬间热闹了起来,有人惊呼“你疯了吗?”,也有人高兴地称赞:“这才是清醒的演员!”
事情是这样的:孙俪最近在宣传新剧时被问到是否介意出演和自己年龄差距较大的角色。她毫不犹豫地说:“完全不介意!”还举了个例子,表示如果剧本不错、角色有魅力,就算现在要她演奶奶,她也能立刻接下。听完这番话,我的眼前一亮。如今娱乐圈里,不少女演员快40岁了还拼命演少女,为了保持年轻,不惜在脸上打针、填玻尿酸,恨不得一丝皱纹都不露出来。而42岁的孙俪却毫不避讳地说自己能演奶奶,这份勇气可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
试想一下,我们在看剧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和谐。38岁的女演员演一个18岁的高中生,嗲声嗲气,滤镜厚得和磨光的墙壁一样;50岁的男演员则在演20岁的小伙子,皱纹比剧情还抢眼。并不是说他们演技不好,而是这种“年龄错位”实在让观众感到别扭。
孙俪这种清醒的态度,真应该成为更多演员的榜样。她在20多岁时演《甄嬛传》,把17岁到40多岁的甄嬛演绎得层次分明;30多岁时在《安家》中饰演的房似锦,兼具职场女性的干练与脆弱。而如今42岁,她愿意接演奶奶的角色,根本不是在贬低自己,而是明白演员的真谛:演什么像什么,而不是永葆青春。
其实,观众并不会对演员的年龄太过苛责。我们真正批评的,是那些明明老了却还硬要装嫩的演员。就像周迅在演《如懿传》时,被认为“灵气没了”,但当她在第十一回中饰演市井妇女时,观众又赞叹“这才是影后水准”。观众最在意的,始终是你能否把角色演活。
更难能可贵的是,孙俪的话中透着对这一行业的尊重。她深知演员并不是仅凭脸蛋而吃饭的花瓶,而是通过角色在观众心中扎根的匠人。正如她所言:“30岁演不了18岁的纯真,40岁也无法演绎20岁的青涩。”每个年龄都有其适配的角色,尊重这一自然规律,反而比强行装嫩更显魅力。
如今,不少年轻演员因表演尴尬而受到诟病,这根本上是因为他们过于在意偶像包袱。哭戏时怕丑不敢痛哭,演农民时嫌衣服脏,演老人时又怕显老,这样又怎能赋予角色灵魂?孙俪敢于挑战演奶奶的角色,恰好说明她比起“美女”更看重“演员”这个身份。
归根结底,年龄从来不是演员的枷锁,偏见才是。42岁演奶奶并不可耻,演不好才是真正的丢人;20岁演少女也不算光荣,演得像才有意义。希望孙俪的这番话,能唤醒那些仍在年龄焦虑中徘徊的艺人们——观众真正热爱的,从来不是不老的面孔,而是鲜活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