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起,1955年9月8日出生于北京,那时的北京还带着浓厚的老北京味,四合院、胡同的风貌依旧,生活节奏也简单安静。自小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家人并没有反对,而是鼓励他尝试这条路。长大后,他报名考过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也曾投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和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但都没有被选中。于是他转行,开起了舞蹈班,教授跳舞,还在乐队里担任架子鼓手,靠这些兼职维持生计,也积累了一些舞台经验。
1983年,28岁的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央视拍摄短剧《无名的花》,朋友推荐他去试镜,结果他不仅获得了试镜机会,还顺利拿下了主角。这部戏让他踏入了演艺圈,导演看中了他的潜力,开始为他推荐其他剧组的角色。从此,他在演艺圈渐渐站稳脚跟,外形端正的他常常演正派中年角色,尤其擅长历史剧。
1989年,他参演了《庄妃轶事》,饰演多尔衮,这一角色让他获得了第二届“东北风”杯最佳男配角奖。奖项的确对他很重要,但他更在意的还是角色本身。在剧中,他成功诠释了多尔衮复杂的内心世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991年,央视拍摄了纪念岳飞遭遇850周年的电视剧《满江红》,他在剧中饰演岳飞,刚毅的形象让人深感信服。接下来,他于1992年至1993年加入了《三国演义》剧组,饰演蜀汉名将姜维,这一角色可能是他最为人熟知的,姜维的忠诚与悲壮在他的演绎下得到了完美展现,观众看了都不禁点头称赞。
1994年,他参演了《昌晋源票号》,剧集获得第15届中国电视飞天奖三等奖,而他在剧中的角色也为其积累了不小的名气。1995年,他参演的《黄齐生与王若飞》也不负众望,获得了第四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进入新千年后,樊志起接演的戏剧更加丰富:2001年,他出演《不惑之年》中的刘树生,剧集获得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连续剧奖;2002年,他与吴刚合作《祥符春秋》,扮演石俊卿;2003年,作品同样获第23届飞天奖三等奖。2004年,他又参演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与《强渡嘉陵江》。
2006年,樊志起与林心如合作出演《大理公主》,同年还参演了《罪之缘》。2007年,他在赵宝刚导演的《夜幕下的哈尔滨》里出演卢运启,且与沙溢有精彩对手戏。而在2008年,他又在《漕运码头》中与杨立新合作,演绎了角色徐良年。同年他还参演了电影《遥远的诺邓》,这部影片在2010年获得了第15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叙事电影奖。
樊志起一生演绎过的角色无数,合作过的导演也多是行业中的翘楚。尽管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表演学院训练,但他靠着自学与丰富的拍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技风格。他拍戏非常认真,常常拍完戏后继续研究剧本和角色,细致琢磨每一个细节。而对于新人的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毫不摆架子,愿意共同探讨如何演绎好一个角色。
然而,2010年年初,樊志起在博客上透露自己身体有些不适,表示需要休息几天,但并未详细说明。他当时实际上已被诊断出胃癌晚期,癌细胞扩散严重,每天要依靠大量止痛药来缓解剧烈的疼痛,依旧坚持去拍《内线》剧组的戏。剧组的人并未察觉他的病情,他选择默默隐瞒,继续坚持拍戏。直至他在拍摄过程中与导演尤小刚发生了意见分歧,想请假时未能如愿。最终,他完成了拍摄,回家不久便离世。2010年4月18日,樊志起因癌症去世,享年55岁。他的离世非常低调,没有立刻对外公开,直到10月,尤小刚才在公开场合证实这一消息,让大众震惊不已。观众都没料到,他的离世如此悄无声息,家属也未第一时间公开消息,可能是为了私下处理后事。
尽管樊志起一生未曾大红大紫,但他塑造的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他从未考取过表演学校,凭借着自学与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他的坚持,特别是在癌症晚期仍选择完成最后一部戏,成为了他人生的象征。虽然也有人对此产生争议,觉得他过于拼命,但更多的人认为,这就是他那份敬业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至今,樊志起的作品仍被粉丝不断回顾,怀念他所赋予角色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