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四大名著电视剧相比央视版,无论在忠实原著方面,还是在对原著内容的改编上,都做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许多改编作品加入了更多戏说的元素,增强了电视剧的“戏剧性”,使得作品的娱乐性更为突出。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新版《三国》,从《经典再造:四大名著的电视剧改编》(张阳、金强著,中华书局2025年5月出版)一书中摘录的部分内容,看看它如何突破传统改编方式,给我们带来新鲜感。
新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张纪中版《西游记》、李少红版《红楼梦》、高希希版《三国》、鞠觉亮版《水浒传》)的改编呈现出一种“两极化”的趋势。一方面,有些作品对原著情节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如新版《三国》删减了大量情节并增添了新的桥段;另一方面,一些作品则过于保守,如新版《红楼梦》极力追求忠实还原原著的形式,而新版《水浒传》则几乎是逐字逐句地照搬原著,缺乏影视化的创新和调整。
而每一部名著的改编,与其原著的题材和内容密切相关。以《三国演义》为例,作为历史小说,其原著对话简洁,因此新版剧集在改编时便更加注重“戏说”的手法,将情节更加细腻化。而《红楼梦》和《水浒传》则是社会题材小说,过于戏剧化的改编则显得不太合适。因此,改编者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最合适的影视艺术方式展现原著的精神、主题及其深刻内涵。
说到新版《三国》,它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删减和调整。编剧朱苏进曾在采访中提到:“新版只是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补充,不会完全颠覆。”比如,原著中张飞威胁要放火烧诸葛亮的茅庐,而新版则让张飞真的点燃了火,甚至有了与诸葛亮关于赔茅庐的对话。新版《三国》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首次将错综复杂的三国故事简化为一条流畅的主线,整个三国的故事像是串联起来的一场“大戏”,而这也正是新版的一大特色。
从剧集内容来看,许多原著中的细节被大幅度删减,尤其是一些不太重要的情节和人物被删去,着重呈现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核心故事和重要情节。这种方式类似于央视版《水浒传》删掉了冗长的征辽部分,突出了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
除了大幅删减,剧集还对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了深化。例如,司马懿在新版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心机十足的政治阴谋家,提前出场的设定使得他和曹操、曹丕之间的复杂关系更加丰满。通过剧中的一段对话,曹操谈到司马懿时提到:“他的脚比手和脸都白,因为他总是‘藏着’。”而在后来的剧情中,司马懿通过政变夺取曹魏政权,并与曹爽发生激烈冲突,这种政治斗争的描写使得司马懿的形象更加复杂与阴险。
同样,曹操与曹丕的权力斗争也在新版中被进一步强化。原著中,曹丕和曹植的兄弟关系较为和谐,而在剧集中,曹丕则显得更加狡猾和狠毒,甚至为了争夺大位不惜置弟弟于死地。这种改编增加了剧集的戏剧性和冲突感。
不仅如此,剧集还对孙坚的剧情进行了修改,孙坚与刘表的战斗和孙权的父子情感也被细腻地刻画出来。原著中,孙坚去世时,孙权并没有出现,而新版则安排了孙权在关键时刻提前登场,增加了其未来智勇双全的形象。而在孙坚死后,孙权与刘表的互动也让这一段剧情更加感人和充实。
虽然新版《三国》对历史的还原存在争议,比如孙权随军出征的情节与史实有所出入,但不可否认的是,剧集通过增添一些戏剧化的情节,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三国故事。不同学者对这些改编的看法不一,但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改编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期待,吸引更多年轻人对经典故事产生兴趣。
这也是新版《三国》成功之处——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通过大胆的创新和丰富的人物刻画,使得这部经典作品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