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了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在短短五天内创下了5亿的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触动了许多观众的心弦,评论区中不乏这样的声音——看完之后一两天都无法平复心情。
然而,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随之而来:一部如此优秀的电影引发了大量的恶评与网络攻击,某些水军更是专门刷差评,甚至对导演和主演们进行了恶意抨击。没想到,一部电影竟然能够激起如此多的“汉奸”热议。日本领事馆对此表示高度关注,甚至对影片发出了警告,声称影片是在挑动观众的情绪。这一切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影片采用了普普通通的南京市民的视角,从一个照相馆老板的日常出发,娓娓道出了大屠杀时期老百姓的艰难生存与无奈牺牲。剧情不追求华丽的特效或刻意的煽情,而是直面历史的残酷,将当年的苦难真实呈现,揭示了战争的残忍和侵略者的罪行。那30万条人命,早已不仅是冰冷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个体,让人深感窒息。
尽管电影上映不到一周便获得了无数好评及骄人的票房前景,甚至有人预测最终票房或可达到32亿,然而评论区中却掀起了不和谐的声音。一些网友从预告片开始就抨击说剧情逻辑不清、质量欠佳,电影正式上映后,批评声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指责影片“消费爱国情怀”。有些评论者甚至以写论文的认真态度列出了所谓的二十多条“逻辑硬伤”。然而,影片中的诸多情节早已解释清楚,他们却似乎对此视而不见。
导演申奥和主要演员也未能幸免,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无端攻击,甚至有人在他个人相册中发布恶心的图片,恶意造谣、辱骂,更有甚者还对经典照片进行恶意P图。电影官方相册也难逃厄运,那些真实的受害者照片遭到了扭曲,有人甚至编造演员的负面新闻。
这究竟是为何?是对电影的不满,还是想要淡化那段不堪的历史?毫无疑问,这部无可争议的电影意外地揭露了不少“内部敌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影片的热度竟然引发了日本政府的反应。对于他们来说,南京大屠杀依然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日本政府对此的态度可以用“坚决不承认”三字概括。日本TBS新闻上甚至发表了关于《南京照相馆》的评论,声称大屠杀的历史是中国人伪造的,毫无依据,坚决抵否认。
在这种无赖的逻辑背后,正是“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的生动解读——日本政府一味逃避,任凭中国付诸证据也无济于事。7月29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专门发出了警告,提醒大家警惕可能出现的反日情绪,他们似乎担心观众在影片结束后会激动到去使馆闹事。
可一部电影能有如此广泛影响,显然说明它确实触碰到了某种敏感的神经。领事馆的警告原本是想压制影片的热度,没想到却反而引发了更多人的好奇,想一探这部影片的深意。
尽管恶评与攻击声不断,但观众却并不买账,票房仍在稳步攀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二刷、三刷,用金钱支持着这部电影。观众深知,这部影片的意义非凡,每位观众都带着对侵略者的痛恨,去缅怀历史、铭记过去。那些为了信仰而牺牲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定需被世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