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30日,我满怀期待地想要去看《731》这部电影,但在猫眼电影上一查,明天竟然找不到任何关于它上映的资讯。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731》上映这么难?
《731》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细菌实验的历史,这是中国人民永远无法抹去的痛苦记忆。731部队当年所犯下的罪行,惨绝人寰:活体解剖、细菌实验、毒气测试、冻伤实验……这些暴行令人发指,孕妇、儿童、战俘都未能幸免。每一位了解这段历史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因为这些并非编剧虚构的情节,而是历史上真实的悲剧。电影的上映,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从筹备到制作历经无数波折,导演赵林山早在2012年拍完《铜雀台》后就萌生了拍摄《731》的想法,可惜项目一度搁置。直到2017年,电影才重新启动,原计划在2018年上映,但各种波折使得它推迟到2025年才正式开机。剧组所经历的艰辛,外人难以体会。
终于,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电影将在今年7月31日全球预映。很多人满怀期待,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段历史的呈现,让更多人铭记那段伤痛。然而,离上映日期越来越近,却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有传言称,电影被举报,原因是画面过于血腥暴力,怕会吓到小孩子。还有人说,这部电影借“主旋律”的名义来圈钱,且不利于国际关系。这些理由究竟合理吗?
历史本身就是残酷的,731部队的罪行比电影所呈现的更加血腥和残忍。电影只不过是通过影像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历史真相,提醒我们不忘过去的教训。难道这就错了吗?
而那些所谓的“影响国际关系”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激起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正视历史,才是通向未来的正确道路。731部队的罪行是铁证如山,无法否认、也无法美化。如果因为害怕影响国际关系而阻止这样一部电影上映,那么这无疑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受害者的极不公平。
从电影市场的角度来看,排片和资本也是影响《731》上映的重要因素。暑期档竞争激烈,许多热门影片已经占满了排片。而《731》这样的题材沉重,且画面尺度较大,院线经理担心其上座率不高,因此未开预售。再说资本,虽然这部电影由4家主投、11家参投,但与其他同档期由数十家大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相比,显得阵容薄弱。宣传方面也不强,主要依赖网友自发宣传,既没有票补,也没有路演和大规模广告,想要争取到排片真的很难。在如今这个电影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持和宣传推广,再好的电影也难以为大众所知。
更让人气愤的是,据说日本政府曾向中国政府提出23条外交抗议,要求更改影片名称为“旧日军防疫部队”,并删减70%的镜头。日本右翼分子在社交媒体上声称731部队的事是虚构的,试图否认历史的真相。为何他们如此做?不过是害怕这段历史被曝光,害怕他们祖先所犯下的罪行被世人知晓。然而,历史无法被篡改,事实就是事实。无论他们如何掩盖或否认,都无法改变历史的真相。我们绝不能因为外部干扰而放弃让这部电影上映的权利。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类似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网剧和出版物都已正常发布并通过审查,审查并非《731》无法上映的根本原因。电影的真正问题在于商业考量和外界干扰的多重因素。但我认为,《731》这样的电影,其意义远超票房与商业利益,它承载的是历史的记忆,是对那段黑暗历史的控诉,也是在警示后人。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让这段历史不被遗忘,让这段历史能传承给未来的每一个人。
作为观众,我真心希望能够看到这部电影上映。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关注和讨论,让更多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表达我们对它的期待。毕竟,历史不能遗忘,更不应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