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张瑜坐在上海公寓的窗前,窗台上摆满了年轻时获得的各类奖杯和老旧的剧照,却没有一张全家福。她对着镜头轻声说道:“我这辈子算是蛮可怜的,命运对我真的不太眷顾。”这句话从一位曾经荣获金鸡百花双料影后的女演员嘴里说出,听起来格外让人心酸。
张瑜出生并成长在上海,家里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父母都是文化人。小时候,她水性很好,天一亮就去游泳队训练,教练曾经说她有潜力进入国家队。然而,1973年暑假,张瑜陪同学去剧组试镜,导演刘琼一眼相中了她:“这姑娘眼神干净,正是我们要找的那种人!”尽管电影最终没有拍成,但16岁的张瑜就这样被带进了上影厂,游泳梦也因此画上了句号。
刚开始,她连镜头的位置都找不到,只能演些配角。直到1979年拍《庐山恋》时,导演黄祖模让她穿着泳装从湖里冒出来——这一镜头让全国观众记住了她那个甜美的笑容。电影中,她换了43套衣服,特别是从香港带回来的喇叭裤和贝雷帽,成了当时的时尚潮流,百货大楼的长队里,大家都在抢同款。那时,电影院的票价仅为一毛钱,但《庐山恋》的票房却突破了亿,成为经典。
1981年,张瑜一举成名,金鸡奖、百花奖、文汇奖、政府奖四项大奖全都揣进了她的口袋,成为中国影史上的第一个“四冠王”。她甚至在菜市场买菜时都会被围观,粉丝们追着喊她电影里的角色名“周筠”。然而,就在她最红的时候,张瑜突然宣布要去美国留学。上影厂的领导急得拍桌子:“你现在走了,观众不就忘了你吗?”张瑜却提着两个箱子毫不犹豫地离开:“演戏不能吃老本,我得了解电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美国的日子比她想象的还要艰难。她在英语课上,老师要求读课文时,她紧张得冒汗:“单词就像蚂蚁一样爬满了整页纸,我一个也认不出来。”为了生活,她凌晨四点去中餐馆剥虾,双手被冰水泡得通红。某次,她发烧到39度,撑到考试结束才去医院,护士看着她的化验单说:“你再晚来半天就转肺炎了!”
留学期间,张瑜与导演张建亚的感情渐渐变得疏远。两人的婚姻,像一部没对准焦点的电影。1982年,张建亚凭借《红象》获得文化部大奖,当晚举着奖杯向她求婚:“我们结婚吧!”婚后,他们住在上影厂宿舍,张建亚每天给她煮阳春面,挑最嫩的葱花撒上去。然而,随着张瑜留学的开始,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越洋电话费极贵,常常一个月才能通一次电话。有一次,张建亚兴奋地告诉她新戏开机了,而她却在电话亭里打哈欠:“明天还要交论文呢…”
1989年,张建亚飞去美国看她,那时两人在唐人街吃馄饨时,彼此无言。最终,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张建亚把婚戒埋进了中央公园的树下:“留个念想吧。”张建亚再婚并生子,张瑜在片场听到消息后,愣是把一场哭戏演得撕心裂肺,导演喊卡后,她还蹲在墙角发抖。
90年代,她在台湾拍电视剧时,有一次剧组聚餐时玩“说心愿”游戏。张瑜喝下半瓶高粱酒,幽幽地说:“我想当妈!”全场瞬间安静。制片人私下劝她冻卵,她却摇摇头:“孩子不是商品,得在爱里长大。”后来,在拍摄《任长霞》时,一个小演员在片场演完后抱着她不放,她搂着他哭了半小时,妆都花了。
2010年,张瑜参与了《庐山恋2010》的拍摄。在给女主角秦岚讲戏时,她突然恍若失神:“你穿婚纱的样子,和我当年真像。”当电影上映后,记者问她为何没有复刻经典的吻戏,她笑着答道:“有些事,一辈子一次就够了。”
如今,67岁的张瑜没有婚姻,也没有孩子,孤单一人过日子。她家里最热闹的,便是那台智能音箱,每天准时提醒天气:“上海第二天38度,记得带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