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无序的谍战闹剧——《白昼冷光》
今天聊聊美国 / 西班牙电影《白昼冷光》。
片名The Cold Light of Day (2012),别名白日暗战(港) / 冷光线索(台) / 解救时刻。
本片是亨利·卡维尔的第一部谍战电影,也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特工速成班。
威尔·肖的困境始于一次家庭航海聚会。父亲马丁神秘失踪,家人遭绑架,他被迫卷入一场争夺机密文件的国际阴谋。
故事剧情框架似曾相识,失意普通人被迫成为英雄,但本片的剧本更加随心所欲,逻辑漏洞多得令人不忍直视。
威尔在西班牙报警,警察仅凭他的姓氏就突然翻脸追杀。然后老爸从天而降,三拳两脚打翻警察,轻描淡写地表明自己是CIA。直截了当没有铺垫,也没有解释,角色动机如同儿戏。
反派卡拉克也同样随心所欲,开着SUV横冲直撞,贯彻公路暴徒行径,就是和低调神秘资深特工毫不沾边。
更儿戏最致命的是“麦高芬”设定。那个引发满城血雨腥风的公文包,直到结局都未揭开真容。编剧似乎忘了,悬疑需要答案,而观众也需要理由去关心这场闹剧。
导演马布鲁克·埃尔·梅奇里在《JCVD》中展现出对动作片的解构才华,也凭此片获得第6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但这次他在商业片的泥潭里彻底了。
影片前半段大量使用低亮度画面,船舱、小巷、地下停车场笼罩在灰暗色调中,细节模糊不清,连基本的光影连贯性都成了奢望。
转场设计本可成为亮点。威尔发现家人失踪后,镜头在空荡游艇与警局间快速切换,试图营造紧迫感。可惜执行粗糙,剪辑节奏混乱,反让观众出戏。动作戏更是乏善可陈,汽车追逐依赖植入广告,枪战场面像游戏厅里的射击游戏,敌人排队送死,主角毫发无伤。
亨利·卡维尔顶着“未来超人”的光环首次挑战谍战片,结果却像穿着不合身的戏服。
他皱眉、奔跑、举枪,每个动作都标准如模特摆拍,装出特工的狠劲与机敏,唯独不像影片设定的普通人。也没有观众会觉得大超是个普通人。
布鲁斯·威利斯仅现身25分钟,主打一个“打卡式表演”。他叼着标志性的痞笑,打几场套路化的肉搏戏,然后迅速领便当。看起来还是片方对亨利·卡维尔信心不足,需要拉布鲁斯·威利斯做噱头。
西格妮·韦弗更令人唏嘘,这位曾单挑异形的女战神,在这里横冲直撞,毫无反派的压迫感。
和《JCVD》结构动作片一样,本片本想着颠覆传统。
它让英雄迷茫软弱,让反派死于意外,让结局充满反高潮。但这些“创新”全成了败笔。
更讽刺的是对“家庭”主题的消费。威尔口口声声要救家人,但母亲与弟弟全程只存在于台词里。
观众看不到亲情牵绊,只看到一个提线木偶在机械执行任务。
《白昼冷光》的失败早有预兆。制片方将布鲁斯·威利斯的戏份剪成预告片焦点,上映前拒绝媒体试映,两周后匆匆下架,这些操作暴露了心虚。
它想伪装成院线大片,骨子里却是直发DVD的B级片质地。就像大超在开场西装革履地跳入海中一样,角色拼命划水,却始终无法抵达真正的高潮。
星光失衡扑街,
平庸混乱至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