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曾说过:“在喧嚣的深处,沉默开始蔓延。” 最近,看了两部韩影,才突然意识到,这句话简直预言般击中心脏。一部讲的是在压力下的无声哀嚎,另一部则是在混乱中的大声欢笑。
如果你此刻正在纠结找什么片看,那这两部新片绝对值得一试。
### 01 《墙外之音》
“楼上的椅子拖动声?不,那是资本在磨刀。”
你有没有在半夜被楼上的脚步声、椅子声,或者隔壁的敲击声烦得想抓狂?在Netflix新片《墙外之音》里,姜河那饰演的卢宇成,便深陷这种噪音困扰,但他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
他年轻,背负着“笑话”。花费毕生积蓄11亿韩元(大约580万人民币),拿员工贷款和母亲的蒜田产权,才买下那间象征着中产阶层的84平米公寓。可是,房市崩盘,让他变成了钢筋水泥牢笼中的顶级房奴。
房子一旦买,立马贬值,住着也不舒服。房价暴跌,他卖不掉房,月供压得喘不过气。甚至一度幻想靠虚拟币翻身(结果因噪音和邻居的纠纷,错过了抛售时机,赔得一干二净)。每天晚上四点,楼上蹦迪,谁能忍得了?!
他找邻居理论,却被指责为“噪音源”。影片前半部分以为是在看一部房奴生存纪录片,但真正的惊悚,隐藏在后面。
原来,背后的噪音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社会实验,一场阶层斗争。贤宇饰演的记者,看似伸出援手,实际上却把卢宇成当成了可供剁掉的韭菜。借助公寓豆腐渣工程的建筑问题(承重墙传音),故意制造噪音,将姜河那推向“房贷逼疯好人”的热门话题。而他所追求的,不是揭示真相,而是引爆流量。
更讽刺的是,表面和善的住户代表(廉惠兰饰,前检察官),给卢宇成泡茶时,笑容背后却透露出冷酷的计算——房价上涨,穷人的房子正好低价收购。
最后,三个疯批之间的一场斗争,最惨的那个人“胜利”了。结局,大家可以自己理解。
姜河那的演技爆发力极强,从最初的狂喜,到后来眼袋深陷、精神错乱,再到最后举球棒砸墙的疯狂,他贡献了“房奴崩溃”式的演绎。特别是结尾,他紧紧攥着烧毁的房契,发出荒唐的笑声,那份虚无与绝望,演得让人不寒而栗。
### 02 《超异能特攻》
如果《墙外之音》让你感到窒息,那姜炯哲导演的《超异能特攻》无疑是来给你做人工呼吸的。
当你已经对超英片审美疲劳时,《超异能特攻》给你一记重拳,完全突破了传统套路:五个倒霉蛋通过qg移植意外获得了超能力,组成了——“拼夕夕超级英雄团”。
这片子的画风非常接地气:
- 跆拳道少女换了心脏,可以一拳打穿墙,成了怪力担当。
- 安宰弘饰演的宅男编剧换了肺,肺活量堪比风机。
- 罗美兰饰演的养乐多大妈换肾后,掌握了“超能力快递”,手牵手便能传送。
- 刘亚仁的角色换了眼角膜后,能操控电器,成了行走的遥控器。
- 善良的大叔换肝后可以自愈,见危险不逃反冲。
影片前半段笑料百出,像那个肺活量大的角色居然用超能力练隔空吹笛子,这……你能理解吗?导演的目标其实很简单,荒诞搞笑。普通人原本就普通,但一旦获得超能力,他们拯救不了世界,只是找点乐子罢了。
例如,开会时,大家围在烤肉摊,甚至被反派追击时也不见任何高大上的动作,就是推着垃圾车满街乱跑。至于反派的设定,也别出心裁,他本是个坏老头,吸取别人青春后,一转镜头就帅到不行。
反派的终极目标,是抓齐五个“倒霉蛋”,凑成一个“永生套装”。
后半段,特攻大乱斗,特效虽被批评为“五毛”,但演技和创意撑起了满满的笑点。电影在韩国本土口碑爆棚(CGV观众满意度95%),因为它把超能力的设定拉回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当许多超英电影沉迷于拯救宇宙时,这些人只想在带着生活“后遗症”的情况下,边修边战斗。
### 结语:
生活的高墙内外,总是有人在制造刺耳的噪音,但也总有人带来救命的笑声。而真正的超能力,或许正是在认清生活的荒诞后,依然选择努力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