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档综艺节目中,张可盈在镜头前泪如雨下,抱怨宿舍条件差,甚至逼胡彦斌收她,观众的弹幕中随即充斥着“星二代都是这样”的辱骂声。这不禁让人思考,星二代究竟能否摆脱“二代”的标签?张可盈这一出戏到底是为了博取话题,还是不经意间暴露了星二代的“真实面目”?
“星二代”和“资源咖”的身份,无疑给郭麒麟和张若昀带来了流量,但更多的是让他们成了外界审视的对象。当年,郭麒麟刚进入相声圈时,观众总是拿他和父亲郭德纲做对比。即便他在《报菜名》中的表现堪称完美,也难免被人批评:“换成普通人早就被赶下去了。”然而,他并没有抱怨,反而将这些质疑转化为动力,为了摆脱“胖子”的标签,他每日只吃一顿饭,饿得身体虚弱,最终成功减重90斤。这一努力也让他在《庆余年》中的范思辙、《边水往事》中的沈星等角色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蜕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开始逐渐认可郭麒麟的才华,哪怕他在相声舞台上有时会抖出包袱,大家也能够看出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此类似,张若昀也经历了与郭麒麟相似的挑战。他刚出道时,便有传言说他“进组是靠父亲的关系”。为了摆脱这种标签,他主动和父亲划清界限,拒绝参演由张健投资的三部剧。即便因此整整半年没有戏可拍,他仍咬牙坚持,甚至靠借债交房租也不愿妥协。
后来,张若昀在拍摄《法医秦明》时,亲自跟随法医工作了一个月,观察解剖过程,掌握了专业术语,甚至练习戴手套的动作,直到和真正的法医一样标准。在《雪中悍刀行》的拍摄中,他没有使用替身,从威亚上摔下来后依然坚持拍摄,丝毫不耽误进度。郭麒麟和张若昀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脱离“星二代”的标签,用实力让观众看见他们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普通演员接到好角色时,往往会被赞扬为“努力加上运气”,而当郭麒麟和张若昀得到相同的机会时,却总是被质疑:“是不是父亲的关系?”这种偏见从未放过他们。随着他们的努力逐渐被认可,很多人开始意识到郭麒麟塑造的角色已经具备独立的魅力,而张若昀也逐渐被认为是古装剧的翘楚。这种从家族背景到作品质量的转变,无疑是他们打破外界偏见的重要标志。
然而,张可盈在综艺节目中的一番表现,却让这些努力显得付诸东流。在《让我来唱》节目中,张可盈一开始便自报家门,“我是张凯丽的女儿”,显然是希望借母亲的名气获得特别待遇。在导师选拔环节,胡彦斌明确表示她不适合加入他的团队,但她依然不依不饶,一遍遍地追问:“你真的不需要我吗?”当其他导师向她抛出橄榄枝时,她不仅没有感恩之情,反而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对递出善意的郝蕾也冷漠以对。她全程皱眉、不耐烦,连最基本的礼貌回应都没有。
网友们在弹幕中纷纷吐槽,认为她的态度“太没有分寸”,认为她把导师的好意当作理所当然,导师一拒绝她,她就死皮赖脸地不放手,别人接纳她时,她又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完全是被家庭宠坏的典型表现。最令人反感的,是她对住宿条件的抱怨。虽然节目组为她安排的双人间简朴,却并不影响其他选手接受,唯独她一看到就哭了,直言“这能住人吗”,甚至拉着同宿的选手一同去找节目组抗议。最终,她甚至成功要求节目组连夜为她换了单人间。
这种做法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感,评论区几乎全是质疑声:“凭什么别人能住,偏偏她要特别待遇?”“星二代就该享受特权?”与《无限超越班》中演员们虚心接受导演的教训、努力成长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张可盈无疑又加深了“星二代只知道搞特殊”的刻板印象。
结合此前那尔那茜的事件来看,大众对星二代的偏见并非空穴来风,他们通常被认为仗着家里背景不守规矩、蹭资源、耍脾气。张可盈的行为,无疑给这一偏见提供了新的佐证,她的所作所为让人不得不怀疑,郭麒麟和张若昀的努力能否改变大家对“星二代”的看法。
然而,郭麒麟和张若昀并非独自面对这种困境。姚安娜作为“华为二公主”,虽然拥有足够的资本去享受特权,但她并没有选择这一道路。她拍摄第一部戏时,演的只是一个台词极少的配角,导演要求改台词她毫无怨言,重拍再重拍,打戏更是亲自上阵,参加综艺节目时也从不摆架子,完全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安排。网友们甚至表示:“之前小看了她。”相比之下,张可盈的闹剧,无疑让人再次产生了对“星二代”的负面印象,甚至有网友开始怀疑:“郭麒麟他们不过是在装,骨子里还是一样的。”
大众对星二代的固有看法,为什么这么难改变?因为过去的许多星二代,确实在某些方面提供了负面素材。要么依靠家族关系谋取资源,要么业务能力不行却脾气暴躁,要么一有一点小成绩就开始摆架子。而郭麒麟、张若昀和姚安娜这些人,正是在一点一滴地修补这个模板。但张可盈的行为,就像是在这个模板上划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其实,公众内心充满矛盾,既渴望看到星二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又害怕被骗。所以,每当出现一个负面的例子,之前所有的信任便瞬间崩塌。要想真正改变大众的固有看法,星二代们不仅要像郭麒麟和张若昀那样,踏踏实实地工作,更要避免搞特权,才能让人们真正相信,他们的成绩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