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素人厨综重燃“江湖”,从《九转大肠》到《美味的胜利》
文|方正
编辑|朴芳
“九转大肠”的厨综梗,你还记得吗?
两年前,短视频的考古风吹回了电视时代。一段小胖俞涛的“大肠保留答辩”瞬间引发全民狂欢,主持人曹可凡的经典提问“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让这个不经意的瞬间成为了网络热梗。这也让许多人重温了2012年开播的《顶级厨师》——东方卫视推出的素人厨师竞技节目。
时光飞逝,到了2025年,素人厨综又掀起了一股“文艺复兴”风潮。7月17日,腾讯视频推出了美食竞技综艺《一饭封神》,谢霆锋、新荣记创始人张勇、前《舌尖》导演陈晓卿、李诞等重量级嘉宾联袂登场,与16位知名大厨和84位草根小厨共同上演巅峰对决;优酷的《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则集合了近百位新锐厨师,通过六个极限环节,呈现中国美食的全新竞技模式;爱奇艺的《美味的胜利》则通过三个阶段的厨艺比拼,展示12位大厨与90位草根厨师的成长逆袭,而这也是爱奇艺自《顶级厨师》后,时隔多年再度回归厨综赛道。
这些素人厨综纷纷回归,但局面已今非昔比。当年《顶级厨师》的海选环节依靠草根故事的朴实感一举吸引了观众,而如今的厨综能否再度调动观众的味蕾?又能否重现“九转大肠”式的爆梗?
美食与短视频:永不过时的全民狂欢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确是有道理的。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掀起的娱乐热梗中,美食常常是热度的源泉。从“曹可凡吃九转大肠”到“黄小厨炖豆角”,这些看似平凡却意外引发全民讨论的瞬间,成为了社会性话题,掀起了极大的热议。
美食综艺,无论是在电视时代还是今天,都牢牢占据着观众的心。即便媒介更新换代迅速,但“吃”的需求永远不变,尤其是在我们对食物越来越讲究的今天,美食综艺依旧能激起巨大的市场热情。
新一波厨综的破局与创新
仔细分析《一饭封神》、《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和《美味的胜利》这几档新推出的节目,其内容路线与《顶级厨师》的素人竞赛似乎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实际上,它们更接近于去年风靡全球的韩国料理竞技节目《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该节目通过“金汤匙”和“土汤匙”之间的阶层对抗,成功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
《黑白大厨》的成功借助了阶级对立的创作主题——20位明星主厨与80位民间厨师的反差碰撞成为了话题焦点,激发了“逆袭”的励志情节。而国内的这几档新节目,无论是星级大厨与草根高手的对抗,还是对中国几大菜系的硬核科普,都是对当下越来越注重食物品质和厨艺技巧的观众群体的精准切入。
其中,《一饭封神》邀请陈晓卿与李诞担任顾问,也为节目带来了不少专业感。像犀牛君这样的年轻人,常常跟随这些专家去探访餐厅、品尝美食,这一类群体无疑是此类节目最有潜力吸粉的目标。
年轻观众的口味:能否再现“爆梗”热潮?
然而,这样的节目尽管充满看点,能否抓住年轻观众的兴趣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如今的年轻人更喜欢抽象、富有美感的内容,过于硬核的厨艺对决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那么,能否再现“九转大肠”和“炖豆角”这样的超级爆梗,成为了众多厨综是否能成功的关键。
比纪录片更有层次的厨综
尽管近年来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成为了美食类节目的代表,但纪录片的平和与静谧,毕竟与竞技类厨综的紧张和热烈有着很大的差距。从竞技感、美食推广到人文故事的多维度探索,素人厨综在观感上的层次感远远超越了纪录片。
具体来说,《一饭封神》这种新型节目将竞技与人文纪录片融合,创造了一个既有突围赛、1V1、团队战等激烈对抗,又关注菜品背后人物与故事的节目。它既注重“味道”,也关注“人情”,通过真实的情感共鸣,拉近了观众与厨艺之间的距离。
未来的厨综之路:打破“文艺”束缚
与纪录片相比,厨综显然更适合表现竞技感和视觉冲击力。在这一点上,或许“文”的深度已经被纪录片挖掘殆尽,反而是“武”的表现空间更为广阔。像当年《中华小当家》那样,将厨艺呈现为武侠般的夸张技艺,正是激发年轻观众兴趣的关键。
对于这些厨综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深度,而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制造出话题,如何在幽默与严肃之间找到平衡,进而让节目成为全民讨论的焦点。
总结:未来可期,但要有“新鲜故事”
对于这些复兴的素人厨综来说,若想在2025年重燃市场热潮,关键还是要讲好“新鲜故事”。无论是普通民众逆袭成厨神,还是各地厨艺的独特展示,丰富而有创意的叙事才是吸引观众的核心。
如果能将像《中华小当家》那样的“厨界江湖纷争”搬到现实中,吸引观众关注这些“厨神”间的对决,未来的厨综无疑大有可为。